老于今年四十四。四十四岁的人,在潍坊开货拉拉。

老于名叫于桂海,练过体育,装过污水设备,当过电工。后来开了家饺子馆,饺子馆黄了。三年前听人说拉货挣钱,就买了辆电动车。车七万多,充一次电能跑一百五十公里。老于说,干这行只有两件事:充电和去充电的路上。


上午九点多,于桂海接到了当日的第一单。


干货拉拉帮顾客搭把手是很正常的事。


老于的车大,六十箱货装入面包车,还有一定空间。


为了多赚点钱,老于选择不走高速公路。


前往青岛的途中,老于需要充一次电。


接到了单,老于买了三个炉包当午餐,没接到单时,午饭一般都不吃。


充电的闲暇,老于和同在充电的同行聊聊行情。


第一单货物送到,老于帮忙卸货,这一单毛收入211元。


老于喜欢画画,随车带着国画的书,有空就看看。

早上八点出门,九点接到单。潍坊到青岛,六十箱零件,二百一十一块钱。老于不走高速。走高速快,但要多花钱。老于算过账,时间不值钱,钱值钱。

中午买了三个炉包。老于说,要是上午没活,中午就不吃了。饿着饿着,胃就忘了饿这回事。下午一点到青岛,卸完货又接一单。青岛到威海,拉水果,二百九十二块。老于对记者说,你一来,运气就好了,这不又接到大单了。


老于很幸运,很快接到了第二单,从青岛运输鲜果到威海。


运输鲜果,老于相当小心,生怕路上磕碰后赔钱。


沿着海边的道路,老于开车一路北上。


天色渐晚,可老于还没赶到。


晚上七点多,老于到达威海的目的地,车辆和货过磅称重。

水果怕磕碰。老于开得很小心。下午两点二十出发,晚上七点四十到。中间充了两次电。老于说,回不了家是常事。车开到哪,家就在哪。晚饭是泡面。老于算了算账:充电花了一百,今天挣了四百。算完就睡了。车厢里铺着被褥,记者和老于一起睡,这一觉,像睡在水泥地上。


老于的晚饭是一碗泡面。


一碗面下肚,老于在车厢内铺好被褥,准备休息。

第二天太阳出来,老于醒了。伸个懒腰,打开手机开始接单。新的一天,和昨天一样。


(大众新闻记者 陆金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