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艺制造”首部原创舞剧《雷雨》,全国巡演中,历经南京、武汉、苏州、扬州、长沙、郑州六城口碑洗礼后,昨晚和今天下午以《雷雨》发表90周年纪念特别版首登北京保利剧院,以更精雕细琢的舞台呈现,回应北京观众长久以来的期待。
改编自曹禺同名剧作的舞剧《雷雨》,在90分钟内以极具张力的肢体语言重构了那个矛盾爆发的雷雨之夜。总编导赵小刚摒弃传统线性叙事,引入鲁妈视角,通过《闹鬼》《喝药》《贵客》《春梦》等八场戏,以首尾呼应的“命运回环”打破因果逻辑,更通过“以舞带戏”的叙事手法,将人物内心挣扎转化为极具冲击力的舞蹈语汇。
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山翀饰演的鲁侍萍,以凝练肢体演绎三十年爱恨纠葛的爆发。孙秋月饰演的蘩漪则以充满阴鸷美感的舞步,诠释角色果敢与悲惨交织的多维人格。周朴园饰演者沈徐斌将角色定位为“聆听天声者”,而侍萍则就是那声“惊雷”,暗喻人物间撕裂与对抗的宿命。青年舞者们通过独舞、双人舞至群舞的递进,将原著的情感堆叠化为肢体碰撞的惊心动魄。
舞剧《雷雨》的舞台上,核心意象“楼梯”与“跷跷板”构建出倾斜失衡的戏剧空间,隐喻人物关系的角力。服装设计在保留年代服饰轮廓的同时,大胆融入编织、薄纱等现代元素,通过雷雨蓝、裸粉色等色系外化角色身份与羁绊。
舞剧新增天使伊卡洛斯的意象,古希腊悲剧元素的融入令主角情感得到升华——舞者化身为飞向太阳的逐光者,肢体交织间既暗喻角色命运,又将个体挣扎上升至人类共通的永恒命题。舞台光影如沉默的雷雨倾泻,将观众卷入一场灵魂的叩问。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总经理雷雯表示,《雷雨》的创作是剧院在舞剧领域从纯引进到制作出品的战略跨越,其以现代审美重构经典文本的尝试,展现了海派文化兼容并蓄的创造力,“我们计划将其打造为东艺首部输出海外的作品,让世界看到中国经典的时代诠释。”
原标题:《燕京新语丨当肢体成为惊雷:一场没有台词的《雷雨》,淋湿了所有人的夜晚》
栏目编辑:沈毓烨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