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 “海归女硕士婚前跳楼自杀” 的消息,刺痛了很多人的心。

家属更是泣不成声。

对此他们还控诉单位,说她因请假备婚,遭遇到了职场不公平对待

事件登上热搜后,法院判决单位无责,但支付28万抚慰金,可家属却坚持上诉。

那么,这场悲剧背后,到底藏着多少职场与生活的无奈呢?



01 从“天之骄女”到绝望新娘

小琳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本科就读于伦敦城市大学,硕士则在中科大深造。

2018年的时候,她通过校招,进入了建行安徽分行。

然而,2023年的11月,即将结婚的她,却因请假问题陷入职场漩涡。

据家属描述,小琳向领导申请婚假时被拒绝,随后被要求“整理三年纸质档案”。

并被领导陈某某以“业务风险讨论”为由频繁谈话——

两天半内谈话十多次,最长持续20分钟

去世前一天下午,陈某某仍在与她谈话,甚至在轻生前20分钟,领导还在联系小琳父亲。

然而,单位领导陈某某却否认不公正对待小琳,称谈话是“正常业务沟通”,单位调查也认定其无责。

法院一审判决更让家属难以接受:

建行安徽分行对小琳的死亡“无过错”,仅出于人道主义支付28万抚慰金。



此外,小琳还曾在家庭群里倾诉,说:“我坚持不了了,被讲得拉肚子!”

“是不是想把我逼走?”

而这,也成了她的遗言。

令人惋惜。

据报道,小琳是清晨从家中的窗户坠亡的。

警方的记录显示,她生前因工作压力和备婚焦虑,已出现严重失眠,甚至曾报警称“怀疑误吸du品”。



02 家属与单位的罗生门

在小琳去世后,其母亲刘女士一直坚称女儿:长期遭受不公对待。

据其透露,小琳因业绩优异被列为提拔对象,却因此遭同事排挤,“请假被拒后,工作量激增,领导还反复挑刺”。

面对指控,涉事领导陈某某却给出另一版本:“谈话都是业务风险讨论,两天半十几次不算频繁。”

她强调经内部调查“确认无违规”,并解释频繁联系,是因提拔流程需家属确认。

建行安徽分行也声明“不存在过错责任”。

最终,这场拉锯战闹上了法庭。

家属索赔28万元,但合肥包河区法院今年1月判决认定:单位无法律责任,28万元属“人道主义抚慰金”

判决书特别指出,小琳自杀系“个人选择”,工作压力与死亡结果“无直接因果关系”。



03

而小琳的悲剧,也撕开了职场婚育歧视的冰山一角:

比如请假难。

备婚、产检、育儿假……多少打工人“请假像求人”?

还有,领导一句“年轻人要以事业为重”,又让多少人默默推迟人生计划?

甚至一位银行从业者还留言:“金融行业考核严苛,婚假?能休满的都是勇士。”

总之,这场悲剧没有赢家。

当我们讨论“责任”时,更应思考:如何让职场少一点“冰冷的制度”,多一份对“人”的关怀呢?

小琳的故事,不该只是一个热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