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高速上碰撞爆燃事件,舆论在愚人节这一天彻底爆发。非常遗憾的是,在本次事故中造成了3人身亡,在家属万分悲痛之际,所有人都迫切的想知道事情真相,希望能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为此,小米公司做出了详细回应,并且透漏本次事故后台的全部数据。




根据了解,首先事故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这辆车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能驾驶,并且速度达到了116km/h。
而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事发路段因施工改变了行驶方向,将封闭的车道改到了对面的逆向车道。车辆在检测出问题后,第一时间进行了提醒,并且开始减速,驾驶员在发现后也立刻接管车辆进入了人驾的状态,只可惜车辆还是以97km/h的速度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了碰撞。




此后,小米公司立即将目前所知的数据提交给警方,我们从中也能够发现很多细节。
3月29日 22:27:17 NOA被激活,车速116km/h
(证明车辆这个时间开始被智驾接管)
3月29日 22:28:17 轻度分心报警
(NOA被激活后,车主已放心交给了系统)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NOA不断发出“请手握方向盘”的脱手预警、“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等提示,直到22:44:25NOA才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而在被接管的2分钟时间内,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了碰撞。




随后在第一时间车端Ecall被接通,包括确认事故发生,报警、呼叫120急救,与车主取得联系等一系列操作。
客观的讲,并不是小米出了这么多事故,而是各种品牌的车辆出的事故不比小米少,只是小米名声在外关注度太高,出了事故就被放大了。小米在车出事故后能第一时间参与调查,并公开数据,这种担当值得肯定。但目前还是很多网友对声明并不买账,想知道为什么车门打不开?反应时间为什么只有2秒钟等等。可最终反射出发问题是,智驾究竟靠不靠谱?




实际上不只小米,目前国产新能源汽车,智驾已经成为了标配,可在面对复杂的道路上,事实证明我们还不能完全放心的将车辆交给智能驾驶。
所以针对此事,一场对智能驾驶的信任危机又重新被点燃了起来。有的网友表示,不懂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声明安全交给一台冰冷的机器?还有一位资深的汽车修理工表示,自己已经把新能源汽车换成了燃油车。



其实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只要发生交通事故危险性都很大,我们更不能因为发生的几次事故就停止科技的进步。但至少从目前来看,任何一家车企的智驾技术,都无法完全应对各种复杂的路面,我们也只能从一次又一次悲惨的事故中吸取教训。



不知道各位车主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什么看法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