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南昌的文化地标,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想到滕王阁。然而,除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千年名楼,在南昌还隐藏着一处令人沉醉的艺术秘境——八大山人纪念馆,这里堪称一座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艺术魅力的“活态美术馆”,是明末清初画坛巨匠朱耷(八大山人)的精神栖息之所。
八大山人纪念馆坐落于南昌市青云谱区青云谱路259号,位于风景如画的梅湖景区内,交通便利,环境清幽雅致。纪念馆四周环水,与梅湖景区完美融合,白墙灰瓦的建筑群在垂柳依依、碧波荡漾的映衬下,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江南水墨长卷。参观完真迹馆后,漫步于园中,曲桥回廊、亭台水榭等景致与八大山人笔下灵动的游鱼、孤傲的飞鸟遥相呼应,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世界,分不清是画中景还是景中画,给人以如梦如幻的美妙感受。
纪念馆前八大山人雕像
八大山人纪念馆的展陈设计堪称艺术与自然完美共生的典范之作。2011年扩建完成的真迹陈列馆,由建筑大师齐康精心设计,以灰白为主色调,巧妙融合了徽派建筑的简约之美与道教“阴阳”哲学思想,三面环水,形似一座风景秀丽的半岛,与梅湖景区浑然一体。馆内近4000平方米的空间,秉持“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进行布局,光线柔和,动线流畅,展厅内配备了恒温恒湿系统与低反射玻璃,既有效保护了珍贵的真迹,又能让观众近距离、清晰地观赏到每一笔触的细腻之处,感受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走进真迹馆,《墨韵真赏——八大山人书画专题展》以三层的展览空间精彩呈现,共展出八大山人真迹36件(套),涵盖了其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如《墨荷图》《双鹰图》《孤松图》等。此外,展览还展出了石涛、徐渭、郑板桥、吴昌硕等历代书画名家的佳作,以及齐白石、黄宾虹等近现代大师对八大山人的致敬之作。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艺术内涵,值得观众仔细端详、反复品味,从中领略不同时期艺术家们的独特风格与艺术追求。
镇馆之宝《个山小像》
八大山人以其“墨点无多泪点多”的花鸟画闻名于世,然而他的书法造诣同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馆内陈列的《草书采药寻真五言联》《草题画七言诗轴》等书法作品,笔锋圆润浑厚,中锋藏骨,篆意隐现,充分展现了他“以画入书”的独创性。他的题跋常常以真、草、隶、篆四体交替书写,例如《个山小像》中的九段题跋,不仅是解读艺术史的珍贵密码,更是文人风骨的生动宣言。
《孤松图轴》
在绘画方面,八大山人以极简写意的手法直抵人心。以《孤松图轴》为例,画中松枝如铁,松针昂扬,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孤傲坚韧的生命力,近代大师吴昌硕观后题跋盛赞其“棉里裹铁,惜墨如金”。而《个山小像》作为镇馆之宝,不仅是中国古代线描肖像的巅峰之作,更因画中八大山人的真实相貌与亲笔题跋,成为破解其身份谜题的关键,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八大山人纪念馆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从未将历史简单地封存于橱窗之内。馆内常年举办“展厅里的专业课”,邀请艺术家与观众在真迹前挥毫临摹,让观众亲身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通过直播导览、短视频创作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水墨艺术“破圈”传播,让更多的观众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2023年“江右风雅”特展的线上导览,便吸引了数十万人云端共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宛如一位超脱尘世的隐士,不与滕王阁争盛名,更像一座静默的灯塔,默默守护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魂。这里没有门票门槛,没有商业气息的侵扰,有的只是对文化的敬畏之心与传承的热忱之情。
如果你来到南昌,强烈推荐你避开喧嚣的人潮,来到八大山人纪念馆走一走。在这里,你可以静下心来欣赏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品味一幅幅韵味十足的书法作品,品一盏香茗,聆听风过竹林的沙沙声,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或许,这里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诗与远方”。愿这样的纪念馆再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