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为文学瑰宝,是学生必读书目之一,更因其背后可被挖掘的无限奥秘,被学者、爱好者津津乐道。3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的学生们开展了一场“游园拾韵,绮境寻踪”沉浸式文化体验游园会,他们用自己的才情和认知再创“红楼绮梦”。
走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的大礼堂,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文创产品。学生们把自己对角色的认知总结提炼,通过绘画或AI的方式,将创意一一落实。
高二(6)班学生车泰临通过光影布置,再现黛玉葬花的画面:黛玉在祭花,拱门后,明处是宝钗,暗处是袭人。“我觉得三位人物的形象是相呼应的,所以我想用这个景象映衬她们的人物关系。”车泰临表示。
高二(9)班的学生们创作了金陵十二钗系列邮票,他们特意选择了古典式画风,并将对应的花卉融入十二钗的画像中,暗示她们的性格色彩与际遇。
“我对文创产品的设计很感兴趣,这次活动让我有机会一展身手,把我的想法转化为设计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虽然创作过程历经很多波折,但我很享受。”高二(9)班学生顾周景分享道。
“如果他们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大观园还会没落吗?”除了文创设计,每个班还在校园里“再现”大观园,用自己的方式展现心中的红楼。高二(3)班设计了“闯关有戏”,邀请现场的师生化身“梦中人”,为黛玉、元春等人的人生关键事件进行重新抉择,不管如何选择,结局只有一个:不可避免的没落。
“为了设计这个关卡,我们在寒假重新精读了《红楼梦》,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四大家族的覆灭是必然的,是历史发展和落后封建制度的结果。”高二(3)班学生管仲毅说。
其实,这些设计和文创尝试从寒假就已经开始了。语文教研组和艺术教研组的老师们为学生们保驾护航,对细节一点点地调整。“《红楼梦》不仅是文学巅峰,更是一座文化富矿。书中诗词歌赋、园林服饰、人情世故皆可转化为跨学科学习资源。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载体,让学生沉浸式感悟经典的生命力,理解传统文化何以成为当代创新的源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教师金丽燕介绍。
这不是交附嘉分第一次把文学融入课堂。交附嘉分还组织了诗歌会、“剧影芳华戏剧节”等多种跨学科活动,让学生们不仅了解课堂知识,更点满“五育”技能点。
“学生们主动深入文学著作,体会其中的人物命运,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对于提高他们的设计和创新能力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体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教导主任张秀珍表示。
撰稿:黄湘钰
摄像:蔡陈皓
编辑:倪丹丹
喜欢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