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芳菲,漫步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龙川镇龙川江畔,清澈江面上,一群钳嘴鹳正悠然舒展双翼,自在翱翔。
“我们习惯叫这种鸟老鹳,过去在龙川江边十分常见,后来数量渐渐变少,没想到这两年又多了起来。”南华县龙川镇罗家屯社区黄泥沟小组村民曹开福感慨地说道。
曹开福所说的老鹳,学名为钳嘴鹳,隶属鹳科,是国家“三有”(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动物。这类大型鸟类对生存环境颇为挑剔,偏好湿润且降水丰沛的觅食区域,其数量变化,无疑是对龙川江生态环境最为直观、精准的“体检”指标。
钳嘴鹳在龙川江内捕捉食物。南华县委宣传部供图
龙川江作为南华县的“母亲河”,曾经一度陷入生态困境。三年前,穿城而过的龙川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因城区雨污分流系统建设滞后,河岸被违规占用耕种,加之沿岸产业布局缺乏科学规划,导致江水浑浊不堪,鱼虾等水生物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数量急剧减少。
2022年,南华县委、县政府果断启动龙川江流域综合整治提升三年行动,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探索人水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一方面,对沿岸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另一方面,积极实施河道提质改造项目,加大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力度,还定期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对河道进行清理。
在整治行动期间,南华县成功争取到15.8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龙川江沿岸卫生户厕改造、污水管网铺设、河闸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随着一批围绕龙川江综合保护与开发的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实施,全县水质优良率得到持续巩固与提升。与此同时,当地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摒弃大水大肥的传统农作物种植模式,成功建成10个规模化产业基地,为绿色发展筑牢了根基。
在龙川江畔的一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大棚蔬菜种植已全面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标准化管理。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在肥料使用上,以含氮量较高的有机肥为主,培肥则采用粪便为主的生物肥,并通过科学搭配,成功实现了农业面源污染零排放,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范例。
经过持续长效治理,2024年,龙川江(南华段)水质成功达到Ⅲ类标准。如今,成群的钳嘴鹳再次翩然飞回,与碧波荡漾的江水相互辉映,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书写着新时代生态发展的动人篇章。(赖秀蓉、李兰花)
来源:南华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