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国防科技大学在军校系统中的实力和地位绝对是“遥遥领先”的存在,作为“军中名校”,其无论是组建基础、办学规模、硬件设施还是院校历史、教学科研成果、学科设置都是十分优秀完善的。特别是在此前的军改中(具体时间是2017年),当时经中央军委决策:以原先副大军区级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为基础,同时编入解放军“原国际关系学院、原国防信息学院、原西安通信学院、原电子工程学院”以及原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和原军委装备发展部第63研究所,重新组建了正军级的国防科技大学,且直接归军委建制领导。



可以发现,尽管新组建的国防科技大学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各方面指标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提高、办学格局空前扩大,但其规格级别却从军改前的副大军区级降为了如今的正军级。现阶段,国防科技大学设有“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科学学院、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智能科学学院、系统工程学院、空天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通信学院、电子对抗学院、气象海洋学院、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和研究生院、第六十三研究所、试验训练基地”。

其中,许多军迷对于国防科技大学的二级分院都非常了解了,但对于国防科技大学第六十三研究所却是知之甚少、毫无概念。那么,趁今天这个机会,小圣就为大家展开介绍一下“第六十三研究所”的相关情况。



国防科技大学第六十三研究所的建制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当时还是叫做“第四机械工业部十九研究院第十七研究所”(简称“四机部十九研究院第十七研究所”)。1977年1月28日,中央军委批复同意:将原四机部十九研究院第十七研究所改建为“通信工程学院通信技术研究所”。

两年后的1979年5月24日,当时解放军总参谋部做出进一步批复,明确将“通信技术研究所”列入军队现役编制,建制番号为“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技术研究所”,且任由通信工程学院领导。当年8月28日,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技术研究所再度改称为“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三研究所”,自此之后,第六十三研究所的名称一直延续使用至今。

1992年10月,依照军委颁发的《全军院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方案》精神以及总参谋部下达的《关于总参通信部编制调整精简实施方案》通知,总参谋部第六十三研究所自1992年11月1日起正式由总参谋部通信部直接领导管理。



到了1999年4月26日,军委决定将“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空军气象学院”合并重组为“解放军理工大学”,同时编入总参谋部第六十三研究所,从而将其打造成为一所综合性的军事科学大学。不过,总参谋部第六十三研究所并入解放军理工大学后,并未进行更名、而是继续使用原有名称,并且其编制也没有作出调整,实行“总参通信部和解放军理工大学双重领导、以总参通信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

2015年,轰轰烈烈的此轮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2016年1月初,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装备部、总后勤部”这四总部被撤销,军委转而设立15个军委职能部门替代四总部履行相关职能。在此过程中(具体时间是2016年1月6日),原总参谋部第六十三研究所转隶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并更名为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第六十三研究所。

2017年6月21日,军委装备发展部第六十三研究所再度转隶新调整组建的国防科技大学,更名为“国防科技大学第六十三研究所”,从此开始了新的征程和奋斗篇章。



据公开资料显示,国防科技大学第六十三研究所目前下设有“总体研究室和信息通信电子防御、电磁频谱等专业研究室以及试制工厂”,拥有全军性的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在通信测试技术研究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此外,研究所编制内的科研人员中,博士和硕士占比达87.3%,各类科技成果颇丰,主要成果批量装备部队和推广应用,赢得了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其中共有190余项科技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省部级、军队科技进步奖。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国防科技大学第六十三研究所已经稳步推进形成了“通信抗干扰、电磁频谱管理、装备数据工程、通信装备模块化、通信装备技术保障”等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研究领域,为国防建设和军队发展不断做出更大的贡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