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30日电(鲍聪颖 杜颖)古筝课堂上,学员们指尖轻拨,悠扬琴音流淌而出;爵士舞教室中,舞者们跟随动感节奏,活力舞姿肆意挥洒;亲子表达课里,家长与孩子亲密互动,欢乐笑声此起彼伏……3月28日晚,西城区文化馆的各个文艺教室内热闹非凡,2025年西城区“晚间课堂”群众文化培训项目的七项课程正式开课。3月29日,“周末课堂”的六门艺术课程也将开课。


今年,西城区“周末课堂”和“晚间课堂”共开设13门课程,包括成人古筝、声乐、篆刻、书法、民族舞、插画艺术、手机摄影摄像与剪辑、形体仪态和爵士舞9项成人课程,奥尔夫音乐、少儿古筝和小主持人3项少儿课程,并新开设1门亲子类语言表达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声乐、器乐、实用艺术、非遗等多个领域。每项课程共10堂课,11月底正式结课。


教室里上课的市民或是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或是专注地练习技艺,沉浸在艺术的世界中。参加晚间舞蹈课程的上班族高女士表示:“平时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文化馆的晚间课堂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能够在下班后充实自己,学习自己喜欢的舞蹈,这真的太棒了!”

值得一提的是,西城区文化馆邀请到了金话筒主持人“小雨姐姐”教授亲子表达课。课程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锻炼表达能力的平台,还通过亲子互动的形式,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上,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故事创作、情景表演等活动,共同享受文化艺术带来的乐趣。这种新颖的课程形式一经推出,便受到了众多亲子家庭的追捧,名额瞬间抢光。“特意上好了闹铃,准时开抢。有机会在专业文化场馆听著名老师授课,而且还是免费的,真是太幸运了!”带着自家宝贝互动的李女士笑逐颜开。

“西城区‘周末课堂’是在2017年尝试开展的,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所以2021年,我们又正式推出了‘晚间课堂’,进一步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西城区文化馆程海虹介绍,“课程很受欢迎,报名非常火爆。今年300多个名额,5分钟就抢光了。”


近年来,西城区文化馆一直坚持群众文化培训“菜单式”服务工作理念和“全覆盖”服务工作目标,通过打造“周末课堂”和“晚间课堂”,利用群众空闲时段,持续为西城居民呈上丰富多样的文艺课程,有效解决上班族的时间难题,填补各年龄段市民的业余文化空白,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众文化需求。同时,西城区文化馆发挥资源优势,与属地文艺院团组织、大专院校建立合作机制,招募专业老师和专业文艺工作者作为文化志愿者,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文艺培训,为课程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让群众有收获、活动受欢迎。

下一步,西城区文化馆将继续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加强与其他文化机构的合作,不断提升课堂的品质和影响力,努力满足西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文化需求,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让人们在享受文化滋养中,感受西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与活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