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3月29日,一场别出新意的张集牡丹花间游园会,在肥东县张集乡黄疃庙战役纪念馆举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启动仪式现场。彭红玲摄
光影铸魂,在战火硝烟处铭记初心
张集乡,是一方红色的沃土,流淌着生生不息的红色血脉。高高矗立的黄疃庙战役烈士纪念碑、占地500平方米的黄疃庙战役纪念馆,既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灯塔。
游园会现场,电影《决战黄疃庙》举行了盛大的开机仪式,主要演职人员与主创团队集体亮相,介绍影片创作初心,解读剧本创作背后的故事,庆贺影片开机。
电影《决战黄疃庙》主创团队和主要演职人员亮相。彭红玲摄
“我们在战斗打响的地方摄制电影,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就是让大家能铭记历史,赓续红色基因,增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激活红色动能,开启跟着电影游张集红色之旅,借助荧幕打响张集名号,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张集乡党委书记吴海勇说。
据史料记载,黄疃庙战役是1945年4月在王子城、黄疃庙、八斗岭一带进行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战役,巩固了皖中根据地,在皖东抗日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毅路同行,200多名奋斗者共赴春天之约
入滁河、汇长江,作为淠史杭灌区滁河干渠最末端的反调节水库,袁河西水库温柔地将张集乡拥入怀中,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加持下,滋养出6万亩优质农田,绘就一幅风吹稻菽千重浪的精美画卷。
这里没有工业生产的晕染,没有商业包装的喧嚣,也没有车水马龙的钢铁洪流。有的只是屋舍俨然的静好岁月,良田美池桑竹的自然馈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人间烟火,是无数人记忆里魂牵梦萦的“精致原乡”。
近年来,张集乡以“春花秋实精致原乡”为全域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一条独具特色、“农文旅教”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生态路径。
游客打卡陋田农庄研学游露营地。彭红玲摄
激昂的音乐、自信的笑容、热情的欢呼……活动现场,张集乡第二届职工毅行大赛激情开赛。伴随着发令枪清脆的响声,来自张集乡人民政府、社区、学校、医院、银行、供电所、社区及企业的200多名职工运动员,组成“春花、秋实、精致、原乡”4支“战队”,迎着朝阳向着春天活力开跑,入黄疃社区,出刘桥社区,过薛桥社区,达新联合社区,进张集社区,用脚步丈量脚下奋斗的土地,用心感受新时代乡村的蝶变之美。
张集乡第二届职工毅行大赛现场。 彭红玲摄
“毅行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一路走来沿途风景很美,更坚定了我扎根乡村筑梦的决心,我要把毅行中迸发出来的激情和毅力转化为今后工作的动力,主动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让张集越来越美。”张集乡新联合社区负责党建的“90后”工作人员张宇说。
百年传承,在国色天香里筑梦新程
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张集乡有两株承载了百年师道传承的牡丹,种植于刘氏宗祠内,一株为姚黄,一株为魏紫,至今已有172岁,被列为国家三级古树。
据《肥东县志》记载,这两株牡丹是公元1853年晚清重臣李鸿章送给刘福庆六十大寿的贺礼,后世尊称其为“中堂牡丹”。
“不愧是国色天香,太美了,真不敢相信,过了一百多年,这两株牡丹还开得这么好,花型很大,花香也很浓。”参加完毅行比赛的张集乡信访办工作人员陈灿灿赞叹地说。
毅行比赛后职工参观“中堂牡丹”。彭红玲摄
从两株牡丹出发,近年来,张集乡陆续推出了“五香张集”文旅品牌,引进了一分良田项目,打造了陋田农庄研学游露营地、“张集贡鹅”主题街道,捧出了占地40亩的牡丹园、占地10余亩的张尚余玫瑰苑、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蝴蝶兰种植基地、占地千亩的桃林等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盆景”,以“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方式和“基本租金+按股份分红+按劳所得”的收益分配模式,引领群众迈向美丽富裕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年。我们策划这场游园会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向游客发出邀请:春深日暖时赴张集赏国色天香;二是激励所有筑梦张集的建设者们以百年牡丹为愿景,同心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让乡亲们的生活如牡丹般越开越红火。”吴海勇表示。
从红色沃土到诗意田园,从两株牡丹到万亩花海,如今的张集乡正在书写新时代的美好画卷。(彭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