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方能阅读正文《财富的真相与人类社会的底层逻辑》
这事儿过去好些天了,陆续有人问我。
有个美食网红,专门做各种高端食材分析比对类型的,因为错信大哥,投资亏了1200多万。
到网络上哭惨,引起全网热议。
很多人都在讲投资不好,投资坑人,这种点评在我看来是没营养的。
你想说投资不好,可以找出一百个失败的案例;你想说投资好,也可以找出一百个成功的案例。
你想证明啥?证明自己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么?
我们来回归事物的本质。
投资这件事,分两个部分,分析与决策。
分析这件事只有两个环节,一个是信息,俗称背调;一个是逻辑,信息充足的情况下,你自己拎不拎得清。
大多数人在信息这一环,就已经输了,因为你并不会去做背调,你的信息大都是网上看来的。
俗称你试图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
这个现象在老年人身上尤为明显,因为老年人没有社会活动了,他们接触世界的方式就是上网。
网上说,吃绿豆能长生,网上说,吃红豆对身体不好,于是他们就信了。
我这里只是开玩笑,故意说些搞笑的,一眼假的,有很多信息你们是分辨不了的。
你听起来跟真的一样,而且专家都在说。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信息的流通机制。
信息的流通机制遵循传播学原理,传播学原理告诉我们,不是一条信息被验证过为真,它就易于传播;而是一条信息为更多人所愿意相信,愿意转发,它才易于传播。
昨天的九个话题里面第二个,讲阶层是怎么产生的,我举了埃及,欧洲,日本的例子,联想到的读者都笑了。
其实就这点事儿,你脑子里的所有东西,包括价值判断,都是别人预埋的,如果你了解过人类社会形成早期的那些事儿。
那么在这样一个实际情况下,你想要获取有效信息,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是背调。
就是查一查你想要调查的人和事儿。
但这里面有一个原则,就是我说分析里面的逻辑原则,这个原则叫做:
你只能判断什么为假,你无法判断什么为真。
前些天我爸在某花鸟市场某家店看到两盆盆景,对方说自己进价两万,每盆开价三万。
这意思就是暗示你,最多还价还到2万,他会含泪转让,不挣钱,交个朋友。
当然,你当真还到1万5,他也会忍痛喊一声:成交。赔钱也要交你这个朋友。
我没买,而是把图片转发给助理,让他做个背调。
他六年前当记者的,当了十年,这点事儿对他而言很简单,他有足够的人脉。
几天后,他找到几个这个行业的商人,发来了调查结果。
结论:一眼假。
那两盆盆景里的抱石,就是植物抱着石头生长,在石头缝隙里扭曲,大概率是先有的植物,后粘贴的石头。
而不是说先有的石头,你等着植物长了几十年,从根部长出来,最终抱住了石头。
简单说,那石头是断裂的,拼合的。
这种东西卖你几千块是正常价,因为植物是真的,如果要到3万这个价格,已经可以买到参展级的抱石盆景。
他给我发来一张照片,植物的根部树干都只剩一张皮,皮紧紧的附着在石头上,几乎石化。
看起来就像玉石的皮壳子一样,这种抱石盆景,曾经参过展,但是没拿过奖,报价,3万。
参过展的意思就是说,业内人士认为你还是花了时间和心思的,不属于一眼假。
当然,也不是自然生长的,也不是说植物小时候发芽,养殖户花了几十年,等着它最后把石头抱在怀里,不是这样。
附皮也是后天组装的,也是拼接的,无非花了更久的时间和成本。
上面这就是一次背调。
我让一个前记者,帮我去查一家店,一个行业,一个品种,去查查看,都什么价格进的价,业内都是个什么玩法,怎么个标准。
但这种背调有一个限制,你可以证伪,你无法证真。
只要你有路子,有资源,有关系,你想要查一个人的开房记录并不难,可是开房记录没问题,他就一定是好人么?
不能证明吧?
马未都多年前就感慨,他去中原某个省的某个村,一个青铜器,上周才生产的,过一条流水线,就秦汉的了,再多等半小时,就商周的了。
关键的问题在于,连他自己都看不出来哪有问题。
就像你让专家拿着仪器,他也分不清这是天然钻石还是人造的。
所以马未都就感慨,他说技术发展到这地步,没法靠肉眼了,只能做背调,背景调查。
你这个藏品,是不是传承有序。就是说,此前是谁收藏来着?
如果一直都是大藏家们彼此转手,有签字盖章,那就倾向于相信,反之,来路不明的,真的也只好当假的处理。
我想,至此,我把分析里面的背调与逻辑,讲的很清楚了。
我们来看这个案例。
这个美食网红,他投资前有没有做背调?
他有。
他跟的所谓的大哥,与某富豪家的某公子,有生意往来。
那么这个网红就有一种错觉,顾佳傍上阔太太圈的错觉。
《三十而已》里面,阔太把一个亏损的茶厂,以几百万的价格卖给顾佳,她怎么知道这几百万已经是顾佳的全部身家了?
她不知道的,她以为几百万,无非几个包的钱。
但顾佳为了傍上更大的圈子,她已经加杠杆,倾尽全力,当她把茶厂买下来,忽然发现并不是立刻就能赚钱。
而是需要追加投资,才能恢复正常运转,此时此刻她已经没有钱了,于是认为阔太故意坑她。
回到这个美食网红的角度,他和顾佳是一样的,他的杠杆拉太大了。
你傍上了一个富豪圈,你想跟着玩玩不是多大的问题,问题在于,你这钱是怎么来的?
一千多万里面有他全部的积蓄,有他奶奶的遗产,有他从另外六个网红那里拉来的六百万。
那这就很可笑了。
你这就不是投资,你甚至连短期投机者利佛莫尔的仓位管理都没有。
按照短期投机的原理,如果你单笔投入一千多万,那我默认你手里还应该有20多个一千多万。
结果你告诉我你已经没钱了,而且第一笔投入的一千多万里面很多还是借来的。
那你觉得问题在哪儿呢?
你自己压根儿就没有仓位管理的意识呀。
他为什么没有仓位意识?
很简单,他和顾佳犯了同样的错误。
他以为自己做过背调,对方真的有实力。
但是对不起,对方有没有实力,和他能够确保你每次都赚钱,这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说到底,我们昨天聊的财富的真相,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他一无所知。
他的确是个网红,他也或许真的在美食分析上花了一番功夫,可是,他没有经商的经历。
他所谓跟过的大哥,也无非和某富豪的公子有生意往来而已。
但凡你做两年非TO C类的生意,你认识的比这种私企富豪公子更有实力的真正的公子们,都不止一打了。
那我问你,这些真公子们,能给你打包票么?
不能。
别说他们不能,他们的爹都不能。
许多年前,我还在甲方做架构师的时候,就感慨说,没有人能成你的事儿,甲方的一把手,行业的总舵主也不能。
但任何人,都能坏你的事儿。
哪怕甲方一个小小的网管,他如果就是故意要坑你,在竞标的过程中给你安排的环境有问题,一时半会查不清,一样能搅黄你的生意。
一个模块有问题,系统就有问题,你查过这个模块没问题,系统是不是就没问题?
不一定的,因为系统是很多很多模块组成的。
只能证伪,不能证真的前提下,单笔投资超过自己能够负荷的最大值,那你干脆去赌场算了。
回到这个无论是不是故意,但实际上都形成了骗网红事实的大哥。
他所用的手段,无非就是我们昨天九个话题里面第六个话题里提到的富人们家学,隐学那么多条里的第一条。
他就是用了那种方法最终影响了你的价值判断。
这是一个看起来不怎么光彩的案例,但是同一种方法,换个形式,可能你的观感就变了。
好比马未都他为什么要做私人博物馆?
那是因为他已经理解了,所谓古董的价值,本来就是定义出来的,当你的藏品足够多,你不甘心再做一个小古董商,你希望晋身为一流的企业做标准,那你就要去做博物馆了。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制定标准,制定价值锚定,从而自己给自己的藏品背书,最终形成让你满意的价格体系。
你看?这就是那条策略应用在正常的领域里。
我昨天把人类为了形成阶层,所构思出的招数都讲到了,你防不胜防的。
因为你完全生活在一个编织出来的世界里,甚至包括你的尺子,你判断价值的度量衡,都是编织出来的。
关注公众号,记忆承载,方能阅读正文《财富的真相与人类社会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