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的老师们教育下,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收获劳动成果当中的喜悦,这在他们幼年是一种很快乐的享受。感谢乌南幼儿园和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对孩子们从小立德树人的培养”!
文 | 王泠一
春天的故事,总是诗情画意般的美好!尤其是孩子和园丁是果园主人的时候,收获的成长瞬间自然意义非凡、那可是成功的阶梯。今天述说场景叫乌南幼儿园于漪果园,这是去年二月四日即立春、为庆祝人民教育家于漪奶奶九十五周岁华诞,乌南幼儿园举办于漪果园冠名典礼。当时,洪一一同学就被任命为果园园长。
乌南幼儿园园长妈妈龚敏和学子代表一起在于漪果园选菜
于漪果园的前身,是2017年开启的乌南屋顶农场;地址在乌南分部园区,就与著名的武康大楼毗邻和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对面。龚敏园长介绍:并没有专门的园艺师,而是由孩子们劳动和打理;同时,陶建瑾事务老师(相当于小学和中学的总务科老师)因为尤其喜欢孩子们、种花卉与茶艺,退休后依然来帮忙并成为大家喜爱的园丁。“其实她的工作职责没有管理屋顶农场,但她依然乐意揽这分外事,很享受在屋顶农场整理的快乐时光;而如今在于漪果园中劳动的孩子们总是朝气蓬勃的、老师们和家长都有着非常美好的劳动教育体验!”
于漪果园洪一一小园长给于漪奶奶写致敬信
如今的洪一一上任也满一周年了,他和其所在的乌南幼儿园小二班同学们一边在班主任庞舒丹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传播于漪奶奶的传世佳话,一边成为打理果园的主人翁。于漪果园冠名典礼后不久,洪一一小园长还根据同学们提议引进了桃树。即孩子们的初衷是收获些桃子,再去献礼于漪奶奶、寓意就是桃李芬芳意境。不过,桃树结果的周期挺长;洪一一认为果园应该有变通的办法,即不能让于漪奶奶再等一年才看到果园的收获。于是他就写信:
敬爱的于漪奶奶:
您好。我是乌南幼儿园于漪果园园长洪一一。我是去年立春时节即您九十五岁华诞时,由课外辅导员王博士任命的。一年多来,我所在的小二班全体同学在班主任丹丹老师和园长妈妈龚敏老师直接指导下,都是很勤奋地照看打理果园。目前桃树还没有具体的收获,因为我们知道您的光辉形象就是桃李芬芳。但蔬菜有收获,所以在春暖花开之际,想请您品尝下于漪果园最新鲜蔬菜。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敬礼!祝奶奶身体健健康康、开开心心!洪一一
小园长洪一一致敬信的落款时间是3月24日,于漪奶奶获知后欣然接受;而上海市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于漪事迹最早发掘者和传播者,同时是于漪果园书法题词者王荣华教授也乐意看到孩子们的劳动成果。于是,就有了3月27日下午乌南幼儿园送菜之春天佳话!
洪一一向另一位小记者、来自长宁区世界幼儿园大班的管智勋介绍于漪果园
庞舒丹老师即洪一一信中昵称的丹丹老师,是这样描绘选菜和送菜主题活动场景的:“明媚的春天来了,在满园青翠的乌南于漪果园里,三岁半四岁的孩子们正在收获新鲜蔬果,西蓝花、萝卜、卷心菜,她们认真而快乐的身影,让我深刻体悟到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提倡的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当有孩子因拔不出西蓝花而急得跺脚时,我引导他观察根部泥土的裂痕,鼓励他尝试侧向摇晃而非蛮力硬拽——这不仅是劳动技巧的习得,更是‘发现问题-调整策略-坚持完成’的完整学习闭环。之后我们前往了教育基金会,惊喜发现还请到了于漪奶奶的家人,孩子们笨拙而真诚的交流着,邀请大家来乌南于漪果园做客。还许诺会种下于漪奶奶最爱的甜橙,等到丰收时再送来。热爱劳动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于漪果园收藏的人民教育家于漪奶奶的枫林海派剪纸艺术形象作品
庞舒丹还告知:“本次活动让我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三重意蕴。”
她说的三重意蕴为:
其一,劳动是具身认知的载体,小班孩子在触摸蔬菜表皮、嗅闻韭菜气息时,建构起对农作物最原始的认知;
其二,劳动是责任意识的萌芽,当孩子坚持要把自己手里那份蔬菜送给于漪奶奶时,友爱分享的种子已在汗水中萌发;
其三,劳动是坚韧品格的锻练,那些沾着泥印的小手用力刨土的身影,胜过千次说教。
乌南孩子种植和赠送于漪奶奶的蔬菜有:西蓝花、莴笋、韭菜、卷心菜、萝卜
“作为教师,我们需像育苗般为幼儿创造梯度式劳动机会:从撒种到育苗再到浇灌养护最后收获,每个阶段的过程都能让孩子感受到‘我能行’的力量。由此爱上劳动,就像于漪奶奶期盼的那样‘从小热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收获劳动成果当中的喜悦’。”庞舒丹说,“这场春日里的劳动启蒙,恰印证了于漪老师‘教育要贴着地面行走’的理念。未来我们将继续挖掘生活化劳动场景,在分享收获时体味奉献的喜悦,让劳动精神真正成为滋养童年生命的沃土。”
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教授为乌南幼儿园的题词
而乌南小二班参与主题活动的学子代表们感受同样丰富,他们纷纷告知园长妈妈龚敏老师自己的心得。
bobo:“于漪果园里有一年四季的蔬菜,我很喜欢这次的采摘活动。把菜送给于漪奶奶,我很兴奋。我知道于漪奶奶是老师,我的爸爸妈妈也是老师,我长大也要成为老师!”
从左到右:史老师、可心、贝塔、洪一一、丹丹老师、媛媛、bobo合影留念
媛媛:“春天来了,我在果园里看到了可爱的小蜜蜂在采蜜。它们也很喜欢我们的蔬菜呢,我以后要更勤劳地照顾果园的蔬菜瓜果,之后继续送给于漪奶奶。”贝塔:“今天能来到教育基金会,我很开心,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看到了于漪奶奶的家人,让我觉得非常的亲切,她和我们聊天就像已经认识了很久。下次希望还能见面,欢迎来乌南幼儿园做客。”
3月27日,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主题活动场景一览
可心:“今天我们给于漪奶奶送蔬菜,没想到她还给我们送了可爱小蛇的吉祥物,我可喜欢了,紧紧抱着不愿意放。于漪奶奶鼓励我们要坚持劳动,我们就表示一定会这样做的!”
洪一一小园长和我是忘年交,他兴致勃勃地告知:“我作为乌南于漪果园的园长,今天采摘蔬菜的时候,发现西蓝花是最新鲜的,我也很喜欢西蓝花,想把它送给于漪奶奶。但是它的根扎得很深,我很用力地坚持拔,最后成功了。我很开心能把蔬菜送给于漪奶奶,希望她喜欢,希望她健健康康。我今天作为小记者还采访了于漪奶奶的家人,知道了她最喜欢的水果是甜橙。我下次就要种下它,等成熟了再送给于漪奶奶。”他回家和父母交流说:“原来萝卜这么难拔,要和同学一起合作才能挖出来。新鲜的蔬菜颜色真是好漂亮,拿来送礼正合适,吃到的人一定很开心,对身体也好。不过照顾果园真的好辛苦,有的同学光是爬到屋顶就已经用光所有力气啦!”
春分时节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中心正式开馆,右一为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教授
他妈妈则开导说:“农民伯伯每天都要照顾很多蔬菜水果,常常一整天都在田里干活。”洪一一就表示:“我想以后一定会好好吃饭、多吃蔬菜和水果的;感谢所有的劳动者。”他爸爸洪流在交流中告知我:“照顾于漪果园不仅是一项社会实践,更是一种综合教育,孩子在参与果园的种植、日常维护中,不仅探索了自然的奥秘,也培养了劳动意识和责任感,养成了爱观察的好习惯。”洪流还进一步介绍说:“春天的植树节上全班一起挖土,种下树苗。夏天一起在屋顶花园散步乘凉,秋天大家合力一起采摘秋季作物……小二班的美好回忆也都在果园里留下了印记。”由此,洪流夫妇和同学家长们都结下了深厚友谊!
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中心场景一览
乌南幼儿园,是我2014年发起的天平德育圈学校联盟主力单位。此番佳话,自然就得到了天平街道党工委书记曲文倩、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曹青和街道少工委主任丛海燕的热烈祝贺。曹青欣喜地告知:“2024年的立春,自己有幸被邀请参加乌南幼儿园于漪果园的冠名典礼。如今,于漪果园走过了春夏秋冬,孩子们也长大了一岁,他们自主开展蔬菜、瓜果的种植、管理、采摘等活动,充分体验劳动的收获和分享着喜悦,充满了爱与温暖。今天,孩子们手捧亲手种植的蔬菜,非常自豪地送给于漪奶奶的家人,让我感到十分欣喜。这是他们站在一米高度探索自然、体验生活的美好实践,更是乌南幼儿园传承弘扬教育家精神,通过劳动教育赋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宝贵成果。一直以来,乌南幼儿园扎实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乌南幼儿园的孩子们作为小小社区规划师,还多次走进天平街道的口袋公园进行设计考察,参与社区治理。未来,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强家校社联动,让孩子们在越来越多的劳动实践中,种桃、种李、种春风、种美德,‘种’出新生机,’结’出幸福果。”
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薛飞老师则告知我:“二十七日下午在基金会接待了几位特殊的‘小客人‘——来自乌南幼儿园的小班小朋友以及他们的老师,见证了孩子们把在于漪果园栽种的蔬菜果实交给于漪老师的家人,向敬爱的于漪奶奶汇报参加劳动实践的成果,非常感动。活泼、勤思、善问的孩童与循循善诱的年轻老师,都在彰显乌南的办学特色;园长妈妈带领孩子们采摘的蔬菜,碧绿鲜嫩,诉说着孩子们劳动的快乐和收获。于漪家人史玲玲老师带来了于漪奶奶对孩子们的鼓励和赞许,并把于漪奶奶给孩子们准备的礼物交到他们手中,孩子们开心极了……我们了解到,近年来,乌南幼儿园龚敏园长和老师们以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的回信激励自己,不断探索幼教育人实践,取得新的办学成果,尤其对于漪老师回信中提出的要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在确保孩子们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了进一步探索,比如去年开辟的于漪果园,就是孩子们最爱的劳动实践地,洪一一小朋友作为于漪果园园长说起那里的蔬菜瓜果,如数家珍。基金会与乌南幼儿园的结缘,也源自王荣华理事长对幼教的关心与指导。理事长不仅是乌南与人民教育家于漪最早的沟通桥梁,也一直对乌南践行教育家精神,打造上海幼教名片寄予厚望,尤其对乌南遵循于漪老师教导,在幼儿劳动教育方面取得的出色成绩给予高度赞赏。王荣华理事长和基金会的同仁们看到了乌南小朋友的劳动果实,更是充满欣慰和赞许。祝愿乌南幼儿园永远是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的乐园!”
三月二十七日的晚上,人民教育家于漪收到了这份春天的别样礼物!她亲切地告知:“看到乌南幼儿园孩子们种植的蔬菜果实,我这个鲐背之年的老教师非常感动。在幼儿园的老师们教育下,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收获劳动成果当中的喜悦,这在他们幼年是一种很快乐的享受。感谢乌南幼儿园和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对孩子们从小立德树人的培养!”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乌南幼儿园课外辅导员
董宇辉下播后被观众扔东西险被砸,曾说非常抗拒卖货
坐25小时绿皮火车到上海,庞麦郎重回舞台
“安陵容”离婚,《甄嬛传》里的娘娘们今何如?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