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二中
创新驱动名校多元发展
淡黄色的楼宇,地标式的钟楼,宽阔的三元广场……漫步于青岛二中校园,这些元素抢着涌入眼帘,搭配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田径场上少年奔跑的身影,仿佛时间都变得缓慢而宁静,传递着一种岁月静好的美好。这段时间,学校百年校庆活动连番上映,迎来众多的知名校友返校,诠释着一场学术校庆、人文校庆、人才校庆的独特魅力。
青岛二中始建于1925年,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德育先进校、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校等荣誉称号,是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学校。2024年,青岛二中本部共招收18个班,附属李沧学校(原院士港分校)招收4个班,共计22个班。在自招批次设三个班型:国防科技育英班、强基班、自招班。其中强基班为“2+1+1”模式,即自主招生“强基计划”100名+除“强基计划”外自招成绩择优前50名+除“科技创新班”外中考成绩择优前50名。据了解,学校2025年招生政策基本保持稳定,具体以市教育局公布为准。
近年来,青岛二中头角峥嵘,依托自身的“金字招牌”,推进集团化办学,引领科技创新教育,在推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青岛教育注入更多活力。近三年,学校通过开设科技创新班、国防科技育英班、国际课程班等进行特色育人,开辟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不仅承担奇点计划、筑基计划试点任务,还作为山东省首个被授权开设的“丘成桐少年班”学校首次开展招生,并在2025年1月首届全国“丘成桐少年班”年终峰会上荣获优秀奖。可以说,青岛二中在传承与创新中前行,正呈现高质量、多元化的办学新格局。
卓越实力
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青岛二中汇聚了一群优秀的学子。毫无疑问,他们对教育有着更高的期待,需要优质的师资引领和支持。学校师资力量在省内首屈一指,还搭建了15人的强基竞赛教练队伍,其中包含9位金牌教练,成为学科竞赛的王牌之师。近年来,学校又全面优化教师发展体系,成立青年突击队,根据老师们的志愿成立志愿服务、强基竞赛、教育科研、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等5支队伍,使得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2024年,学校在市优质课、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青岛市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学科命题大赛中,一等奖获奖数量领先全市。
2024年度教师标志性发展成果(部分)
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这是百年青岛二中的使命和担当。二中将科学教育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和特色,构建“一核两维三层四翼”的顶层规划,全方位营造良好科学教育生态。目前,学校建有青岛二中科创中心,投用物理海洋、先进传感器等40个创新实验室和功能教室,开设高端创新课程,并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生物所等高校共建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成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平台。2024年,青岛二中作为青岛市唯一获评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的高中学校,在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年度复核中位列全省第一名。
自主开放
高质量办学的二中之思
“真正的素质教育必须有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支撑,否则既非真正的素质教育,更难以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期待。”作为青岛二中这所名校的掌舵人,王先军校长始终笃定这一点。基于此,学校秉持“自主·开放”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每一位学子提供一个开放且多元的发展平台,鼓励他们在学业和个人成长上追求卓越。
2024届10人考入清北
傲视群雄的高考成绩,显著的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充满阳光和活力的校园氛围,无疑都是对这一理念的最佳诠释。青岛二中近三年数据显示,2022届共10人考入清北、2023届共13人考入清北、2024届10人考入清北。C9、双一流高校录取人数遥遥领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多年来共获得4枚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百余人获全国奥林匹克竞赛金银铜牌,五百余人获全国联赛一等奖。2024年,五大学科共有1人进入国家集训队、2人获银牌,38人获省一等奖,104人获省二等奖;信息学竞赛有20位同学获一等奖,学校连续16年获得山东省信息学金牌学校称号。
面向未来,青岛二中将以百年校庆为契机,全面落实“一二三”办学策略——锚定“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目标,充分发挥“竞赛强基”与“创新人才培养”两大特色优势,深入践行“三个统一”发展路径:即坚持素质教育的办学方向与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统一;坚持自主、开放的办学特色与规范的精致管理的统一;坚持学校的内涵发展与调适外部环境的统一。通过系统性举措,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奋力开启百年名校的新篇章。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