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潮观鱼】

“回答我!”一个男子用脑袋贴近镜头,以直勾勾仰视的夸张角度在画面里咆哮。紧接着一连串中英夹杂的质问,激情澎湃地怼着质疑他的人:“look in my eyes!tell me why?why?baby,why?”

这个极具冲击力的短视频出自B站up主@小明剑魔 在一次直播中与网友争论“剑魔和鳄鱼谁更简单”——虽然话题非常小众,但迅速成为了最流行的互联网模因——网友们发现,只要利用AI人像合成技术和语音合成技术处理一下原视频,原up主@小明剑魔 就可以变成任何人,然后以这个人的身份来怼人,高喊“回答我!”强势回应一切质疑。


冲击力强、可复制性强、再加上几分搞笑和荒诞,“回答我”系列迅速完成了从小众参与者,到大博主,到主流媒体的典型互联网热梗三级跳,动漫人物、地方文旅、警察叔叔都成了视频主角。


让人更意外的是,随着以苏州博物馆为首的视频账号下场玩梗,让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等艺术大师纷纷复活,用现代语言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向观众发出“灵魂拷问”,“回答我”挑战迎来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中国人迷人的老祖宗


李白、杜甫、扁鹊、乾隆皇帝等等上下五千年的“全明星阵容”加入,以情绪化、咆哮式的方式、充满网感的语言与现代网友互动,形成强烈的反差感和娱乐效果。


这些被大批量生产出来的“老祖宗回答我”视频,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澄清误解型

针对后世对古人的刻板印象或“误解”,以咆哮方式说出某种观点下的“历史真相”,其实有的也是某派学者看法。比如:

宋徽宗:“当皇帝是我自己愿意的吗?不是向太后选的吗?我瘦金体不好看吗?我青绿山水不好看吗?” 李清照:“有人说我写词是伤春悲秋无病呻吟,你试试金兵南下卷着包袱逃难三千里,金石字画全被抢光,WiFi信号断在淮河以北!”


2.行业吐槽型

针对古人职业或身份的“无奈”进行咆哮式吐槽。比如:

王羲之:“我不写大字是因为身体素质不行吗?没力气吗?握不住笔吗?我条件允许吗?你问蔡伦,我有八尺丈二的纸吗?” 秦始皇 & 唐太宗:互争“千古一帝”称号,互相咆哮“你配吗?”


3.身世诉苦型

以现代人的视角调侃古人的艰难处境,增强共情。比如:

杜甫:“在安史之乱里逃难三年,手机被抢、WiFi全断,换你你不emo啊?回答我!你难不难受?” 唐伯虎:“说我疯癫,那我问你,父母妻儿妹同一年全部去世,换你你不emo啊?”


4.怒现代人不争型

这一类型大多是古人中的行业大牛和祖师爷们站出来“教训”当今的子孙们,比如:

孟郊:“我考了三次科举才中举,你们现在考个研就喊‘卷不动了’?回答我!” 扁鹊:“你们现在熬夜到三点,喝冰水、吃外卖,然后问我‘为什么掉头发’?你问我?回答我!” 李时珍:“保温杯里泡枸杞还加冰美式,白天喝生椰拿铁续命,晚上吃褪黑素关机,搁这儿玩人体重启呢?回答我!” 张仲景:“抖音上那帮大聪明,拿艾柱当加特林,足三里烤成炭烧五花肉。” 孔子:“论语就是当时网红作品,传播的是智慧,你跟我说背不下来,回答我!玩手机,刷视频,几句古文都背不下来。”


当然,也有一些没什么营养,纯粹吐槽、吸引眼球的,比如:

蒙娜丽莎为自己发声:“我喜欢被你们人类围观吗?我自己跑去挂在墙上了是不是?说话!那我问你,你长得倒是好看,那你挂在那里能出名吗?”

虽然这些以历史人物的口吻进行“诉苦式科普”“怼人式澄清”不一定就是历史的真相,而更多的是从今天年轻人的视角所关注的历史和人物的魅力一面;虽然有人觉得这削弱了历史的严肃性,视频的“夸张”和“粗暴”让人感到不适。但历史人物群像在“回答我”梗圈的火爆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

在今天的流行文化圈,今人和古人正在利用最新技术完成一场大型的“双向奔赴”。对于新一代的互联网青年来说,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和历史离他们很近,很亲切,那些历史上灿若星辰的名人不是干巴巴躺在课本里的插图,而是像网红明星那样接地气、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存在。

中国青年与祖先的“神交”是贯穿互联网流行文化发展始终的:从网络小说兴起的那一刻起,穿越文就已经成为了“显学”。和其他国家的读者与作者相比,中国青年有着无可比拟的热情和创作力,希望和古人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下,时而穿越回古代,用今天的视野实现人生价值,和历史名人成为朋友或者恋人,亦或是带着21世纪的经验去弥补历史上的诸多遗憾。

这样的快乐也推动着他们自己去挖掘历史,而后兴起的汉服复兴运动,其中一个重要动机就是一群年轻人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挖掘,纠正影视剧和人们刻板印象中对古人的谬误,还原真实的、符合中国审美的华夏衣冠,让“迷人的老祖宗”通过装束复原重现在我们面前。而如今,身穿传统服饰的年轻人已经可以很坦然地穿着祖先的华服融入现代生活,古人的日常也可以成为今人的时尚。


当代视频博主尝试用服饰还原和情景短剧的方式,复原古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场景B站up主:攸荧国风美学

而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又催生这样跨越千年的交流:这次的“老祖宗回答我”创作接力的前身,就是AI技术进步后,有不少博主尝试利用最新的AI让古人的肖像画动起来,明朝、清朝的帝王可以朝你微笑、眨眼点头,就像《哈利波特》故事里的魔法肖像画一样。通过AI语音合成技术,历史人物的影视片段又能被剪辑成各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小剧场”,这其中既有无厘头的娱乐,也有令人泪目的瞬间。


网友用AI复原的动态朱棣,用历史人物的口吻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一个充满活力的民族一定是活在一部活的、流动的历史中的。中国传承千年不间断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复兴背景下,新一代年轻人民族自豪感的与日俱增,又让我们成为了为数不多可以和古人共赏一片月,共赴“星辰大海”的一代人。

曾经,B站上有过一个用地图的变化见证五千年中国历史的热门视频,在上万条弹幕中,网友不断报幕“秦始皇上线了”“唐太宗上线了”“岳飞下线了”“文天祥下线了”……这些曾经光耀历史的人物被浓缩在了短短几十分钟内依次登场,用几秒钟走完了一生。而当时间推进到80、90以至00年代,一堆弹幕疯狂输出“我上线了”铺满了屏幕——大家都是这部历史的书写者和参与者啊。


图片来源:B站up:幻想浅绿

在当代追星青年里,有一个“扫墓派”,他们的偶像是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与传统的祭扫和怀古不同,他们对历史人物的感情除了仰慕,还有一种属于当代人独特的亲近感。比如,他们会把24岁英年早逝的霍去病当成同龄人,给他的墓前放上他们觉得小孩子会喜欢吃的养乐多和辣条。他们还会给曹操“送”上布洛芬和关羽的三国杀人物卡。



曹操墓前的布洛芬和霍去病墓前的娃哈哈、红牛、养乐多、薯片、巧克力……

当然,最耐人寻味的,是成都武侯祠的诸葛亮塑像前,有粉丝贴心送上的成都到西安的高铁票——定价263元,正是蜀汉灭亡的时间——如果诸葛丞相可以像视频里那样复活,他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坐着高铁回到魂牵梦绕的“旧都”长安。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诸葛亮不用对着镜头怒怼“回答我”,但他一定会对着镜头会心一笑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