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河南广播电视台《对话中原|南阳,何以三顾》节目中,南阳市广电和文化旅游局局长任永亮在节目一开始就宣传“南阳卧龙岗是诸葛亮两千多年前躬耕的地方”,此言论很快引起网友争议。



  • 一、时间谬误:诸葛亮距今仅1800余年,何来“两千多年”?

根据历史记载,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卒于234年,距今(2025年)仅约1791年,即不足1800年。任永亮称“两千多年前”,将时间跨度凭空延长近200年,这一错误不仅暴露了其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漠视,更反映出文旅宣传中“为吸引眼球而夸大事实”的浮躁心态。此人作为地方文旅部门负责人,此类言论严重损害了官方宣传的公信力。

  • 二、躬耕地争议:南阳卧龙岗的学术证据薄弱


任永亮多次以“躬耕南阳”为宣传核心,并在《亮亮局长带您游南阳》视频中扮演诸葛亮,强化卧龙岗的历史关联。然而,南阳作为诸葛亮躬耕地的说法长期存在争议:
1. 文献矛盾: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自称“躬耕于南阳”,但东汉时期南阳郡范围包含今湖北襄阳部分地区。襄阳隆中因更详实的史料(如《汉晋春秋》《水经注》)被广泛认为是其隐居地,而南阳卧龙岗缺乏直接考古证据。
2. 人造景观争议:2019年起南阳投资106亿元打造卧龙岗文化园旅游区,2022年建成包括复建“茅庐”等景观,被批评为“无中生有、杜撰历史”。
3. 官方教材与学界倾向:国家历史教材及多数三国研究学者支持襄阳说,南阳说更多依赖地方文献与文学引用(如李白诗句),缺乏严谨的学术支撑。

  • 三、文旅宣传的功利化:重“流量”轻“内功”


任永亮在采访中曾表示“要演好‘卷’戏,更要练好‘内’功”,但其行为却与之相悖:
1. 穿越”营销的噱头化:通过cosplay、变装视频等吸引流量,虽短期内提升关注度,却模糊了历史真实性。例如,其拍摄的“亮与亮对话”视频以娱乐化手法重构历史,可能误导公众认知。
2. 忽视文旅内*:南阳武侯祠虽被列为4A景区但卧龙岗却并不是,其核心吸引力仍依赖争议性历史叙事,而非独特的文化体验或服务质量。对比襄阳隆中,后者以系统的文物展示与学术研究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3. 舆论反噬风险:过度炒作争议话题易引发地域对立。部分南阳网民以攻击性言论维护本地观点,反而损害城市形象,甚至影响营商环境。

  • 四、反思:文旅发展应如何平衡宣传与真实?


1. 尊重历史严谨性:地方文旅宣传需以学术共识为基础,避免为制造“文化IP”而扭曲史实。若确有争议,应客观呈现多方观点,而非单方面灌输。
2. 提升文化内涵:与其投资巨资复建仿古景观,不如深挖现有资源。例如,南阳的月季产业、南水北调工程、张仲景中医药文化等均具独特优势,可打造更具时代性的文旅品牌。
3. 加强公共教育:文旅部门应承担历史普及责任,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传递准确知识,而非迎合短视频时代的浅层娱乐需求。
结语
任永亮局长的言论,折射出当前部分地方文旅宣传中“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病。历史名人固然是文旅资源的重要载体,但若以虚假叙事为代价追求短期流量,终将透支公众信任。南阳若想真正成为“值得三顾的地方”,需以学术为基、以文化为魂,方能在文旅竞争中行稳致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