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待遇挺好,社保医保正常交,上班、生活都很方便。”一年前,来自安徽广德市农村的付双菊到浙江湖州市长兴县的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工作,“现在,我们一家人都从老家搬过来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也是“两重”建设关注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浙江高质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畅通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渠道,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让能进城愿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更快更好融入城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居住更省心——
徐龙明租住的嘉兴市南湖区东栅街道有巢公寓,是当地一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我和朋友合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月租金1900元,分摊下来负担不重。”从湖北宜都市来嘉兴工作的徐龙明很满意。
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浙江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和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已有17.4万户纳入保障(含租赁补贴保障)。此外,浙江还通过降低门槛、创新缴存方式,支持无固定单位的农业转移人口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存住房公积金。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更放心——
浙江2023年出台相关办法,明确用人单位可按“自愿参保”原则,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7类不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特定人员单买工伤保险。
从2021年开始,浙江全面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明确省内及外省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均可在办理就业登记后参加就业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目前,已有超1400万农民工在浙江参保。
重视保障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学习更安心——
在杭州市,余杭区全面保障有转学需求的适龄儿童就读公办学校,让随迁子女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余杭区只是一个缩影。从2023年开始,浙江省连续2年将随迁子女入学事项列入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全部入学,且就读公办学校的比例逐年提升。
创新打造“固定+流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看病更舒心——
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近50%的行政村没有村卫生室。当地派出7辆巡回诊疗车,一车集成“就医检查、取药报销、远程会诊、慢病随访”等功能,每月4次对78个行政村开展巡回诊疗服务,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
以县域医共体为依托、乡镇卫生院为主体、巡回诊疗车为载体,浙江打造“固定+流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建立常态化“智慧流动医院”巡回诊疗服务机制,努力补齐山区海岛县医疗卫生服务短板。
“基于人口结构变化,以项目为抓手推进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总量扩大和结构优化。”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浙江2024年共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重点项目560个,总投资7966亿元,年度投资1660亿元以上。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30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