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城市美育日”长宁区专场开启。长宁区以上海荟聚为主会场,联动区级文化场馆和10个街镇场馆,举办了近60场文化惠民活动,吸引了上万市民参与,生动展现了长宁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化、创新化的实践成果。
文商旅体展融合,打造美育新场景
今年,长宁区首次将主会场设在上海荟聚,创新性地打造了一个“文商旅体展”融合的新场景。活动现场,四大文化创新项目——“非·长传习工坊”“ART邻里空间”“公共文化新空间”“文化项目主理人”正式揭牌,开启了长宁文旅健全、新建、探索“三三二”工作机制的新篇章。这些项目的启动,不仅提升了长宁区优质公共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质效,也为完善“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注入了新的活力。
揭牌仪式后,铜乐工坊铜管交响重奏乐团带来多首经典轻音乐,将氛围推向高潮。主会场还设有文旅市集,非遗展示、中药主题快闪等活动吸引市民驻足体验,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巧妙结合成为亮点。“活动很精彩!带孩子体验传统文化,既看了演出,又参与了非遗项目,特别有意义。”市民张女士表示。
传统与现代碰撞,科技赋能艺术
分会场活动覆盖长宁全区,苏州河滨水步道、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等场馆上演多元文化盛宴。虹桥当代艺术馆的“从木刻到数字——第四届长三角中青年版画家邀请展”通过传统版画与数字艺术对话,探讨技术对创作的影响;520剧场内,苏州市评弹团演绎《古城青春》,以吴侬软语讲述苏州城的烟火故事;非遗中心开设丝绣体验课,市民亲手体验“三理合一”技艺,感受匠心传承。
科技元素同样贯穿活动始终。亲子家庭通过AI串联的“苏河源起·沉浸城市故事会”探索中医药文化,体验AI面诊、AR识药等互动项目;虹桥半岛版画艺术中心则举办“AI携手版画创想之旅”,市民利用数字技术生成春日图案并亲手印制,感受科技与艺术的交融。
街镇文化百花齐放,美育触手可及
此外,长宁区10个街镇也推出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共绘城市美育日的精彩画卷。天山路街道“共绘长宁未来”市民粉画写生,新华路街道“穿越光影旋律”音乐会,江苏路街道“豫韵流芳”豫剧展演,新泾镇江南丝竹展演等,让艺术融入社区日常。仙霞街道“考古迷踪”桌游,程家桥街道“非遗捶草印花体验”,周家桥街道“非遗盘扣编织”体验、北新泾街道“金玉镶嵌”技艺导赏等活动,以趣味形式拉近市民与文化的距离。华阳街道“凝聚力工程”微展览,虹桥街道“童阅启智”科普阅读等,通过互动展示与知识传递,进一步激活社区文化活力。
江苏路街道“豫韵流芳”豫剧展演
今年,长宁区“城市美育日”通过高密度、多层次、广覆盖的活动矩阵,推动艺术走出殿堂、融入街巷,更让美育浸润城市肌理。未来,长宁区将持续打造多元文化空间,深化“文化+科技”创新,让美育成为市民生活的常态,为“人民城市”建设注入更多人文活力。
原标题:《家门口的艺术盛宴!长宁区近60场活动引爆“城市美育日”》
栏目编辑:顾莹颖 图片来源:长宁区文化艺术中心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赵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