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瓜州,地处河西走廊的西端,大漠驼铃、瀚海蜃景、胡杨秋色……这些充满原始感、野性美的苍茫景色,赋予其独特的奇幻色彩。


▲建成投产后的瓜州宝丰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

在戈壁腹地的日子里,中建四局西北公司瓜州宝丰多晶硅项目部的建设者们,在这片“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荒原上,用坚守书写对建筑事业的忠诚,用脚印丈量祖国新能源的版图。


▲黄沙漫天的戈壁滩

时间回溯到2023年10月,一个黄沙漫天的下午。项目工程车在戈壁滩上颠簸前行,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暗沉荒原。车厢里,项目技术团队的骨干们神情凝重,他们知道,随着“10·31”竣工节点的逼近,每一秒都弥足珍贵。这支由党员骨干牵头组建的团队,肩头承载的不仅仅是工程进度任务,更是祖国新能源战略落地大戈壁的千钧重托。


▲项目建设之初大干现场

对于这条颠簸的路,项目团队已走过千百回。自2022年进驻施工现场以来,这群“戈壁赤子”就在盐碱地上扎下了根。从现场踏勘到板房搭建,从技术方案编制到周边关系协调,他们在骆驼刺丛中开辟出了建设阵地。面对协调单位众多、技术要求严苛、施工环境恶劣的三重考验,建设者们以“黄沙百战穿金甲”的坚守,在祖国能源版图的关键坐标上写下奋斗史诗。


▲瓜州宝丰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效果图

作为全国首个大型“三绿项目”,宝丰多晶硅项目规划建设年产百万吨级硅基材料和数十GW级光伏全产业链。更令人瞩目的是,其开创性的绿色闭环——用自建风光储绿电生产多晶硅,再用绿色材料制造光伏组件,最终用这些“阳光捕手”生产更多绿电。这个戈壁深处的超级工程,正在改写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叙事方式。


▲大风中的项目建设者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瓜州民谚,在施工日志里化作具体数字。全年三分之一的时间是8级以上大风,最大风力达12级。面对12万平方米的厂房屋面,如何驯服肆虐的狂风,成为项目团队最大的挑战。项目技术团队昼夜攻关,在图纸上反复推演。稍有差池就会造成重大事故,更可能影响国家新能源战略落地,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让每一位建设者都绷紧了神经。


▲项目技术团队协同攻克建造难题

从兰州新区到瓜州戈壁,这支建筑铁军转战千里。两年间,他们编制出厚达半米的技术方案,优化了37项施工工艺,协调过上百家参建单位。在无数个狂风呼啸的夜晚,项目部的灯光始终明亮。技术团队反复模拟施工流程,逐个击破风险项。墙面上的进度图被标注得密密麻麻,每个节点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

“咱们来场头脑风暴!”进度推进会上,技术骨干们铺开图纸。建造负责人提出屋面瓦施工的新构想,安全负责人建议外架挂大眼兜网抗风,技术工程师则琢磨起直立锁边咬合工艺。思想的火花在戈壁深处迸发,最终凝结成四大创新工法:集吊装、放卷、压瓦于一体的屋面施工模式,抗风性能提升40%的兜网防护体系,“天衣无缝”的直立锁边技术,以及破解场地限制的“跨内+跨外”组合吊装法。

68天,第一座单体冲出正负零;205天,厂前区双楼同时封顶。当“10·31”节点如期告捷时,项目部的欢呼声震碎了戈壁的寂静。那些被风沙磨糙的手掌紧紧相握,晒得黝黑的脸庞上绽放着笑容——他们知道,自己浇筑的不仅是钢筋混凝土,更是中国新能源的未来。

业主的感谢信送达时,项目团队正在忙于攻坚。信纸上滚烫的赞誉,让这些常年在外的汉子们眼眶发热。但他们来不及停留庆贺,因为远处光伏矩阵正在延伸,银蓝色的硅片已经开始能量转化。当东南沿海的万家灯火被绿电点亮时,在西北戈壁深处,永远有一群人在盐碱地上书写忠诚。他们的安全帽反射着朝阳,测量仪指向地平线,继续在国家坐标上钉入新的时代注脚。(中建四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