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先有媪围城,后有武威郡。
周朝天授元年(690 年),十月的阿史那斛瑟罗的率众内迁。阿史那斛瑟罗为阿史那步真之子,在周朝供职的右玉钤卫将军。武则天收其余众六、七万人入居内地,拜斛瑟罗为右卫大将军,改号竭忠事主可汗,分别诣凉州、北庭内属,又寄在凉州界内的兴昔州,且置有隶于凉州大都督府的。
唐朝景云二年(711 年)五月,陇右道,议者以山南道所部阔远,乃分为陇东道、陇西道,即山南东道与山南西道;又自陇右道分出河西道特区,于是全国共分十一道一特区,即十一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东道、陇西道、淮南、江南、剑南、岭南)一特区(河西道),河西道特区直辖于皇帝,河西道治所凉州。河西道不属于陇右道,与陇无关,为独立存在,有别于天下(十)十一道。
唐朝咸通二年(861 年)终将凉州再次纳入大唐版图,张义潮并没有染指凉州,至此,洛阳、长安与西北终于连成一片。《宋会要辑稿·方域二十一》“西凉府” 条记载,该时期唐政府遣郓州兵 2500 人前往凉州戍守,此为唐朝直接管辖凉州。学术界一致认为应是指唐政府所派遣的郓州兵,唐朝直接管辖凉州,设立凉州节度使。张义潮没有染指凉州,同时唐廷对张义潮极其不信任。凉州势力复杂,张义潮根本无力管控,这也体现出凉州在唐帝国仍然是举足轻重的存在。
温末咸通二年(861 年)张议潮向唐朝廷进表,收凉州(谎报军情),今不知却废,又杂蕃浑。近传温末隔勒往来,累询状人,皆云不谬。伏以凉州是国家边界,温末百姓本是河西陇右陷没子孙,国家弃掷不收,变成部落,昨方解辫,只得抚柔,温末的统治主体为内附唐朝的论氏(禄东赞后裔)家族,归义军不过是当时割据西北众多势力中的一个,凉州这个西北核心,一直都不属于归义军,后来彻底成了温末政权的都城。
温末咸通三年(0862 年),温末始入贡,凉州温末在唐朝占下凉州的第二年,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政治集团,并与唐王朝建立朝贡关系。同时,归义军是无能的,确实没有收服凉州温末的实力,虽然张议潮时期归义军一度在河西非常强势,但也仅能将温末、回鹘逐出自己在敦煌的辖区,谈不上将其纳入麾下,更没有能力给予其毁灭性的打击,同时甘州回鹘也是实力强大,为归义军的克星。
温末乾符元年(874 年) 十二月初,“回鹘屡求册命,诏遣册立使诣其国,会回鹘为吐谷浑、温末所破,逃遁不知所之”。可见即便是令归义军极为头痛的甘州回鹘势力,也在温末和吐谷浑的打击下,一度被逐出甘州区域,归义军晚期,温末已经牢牢控制了凉州周边区域。《资治通鉴》
六谷蕃部元年(908 年), 六谷蕃部自立为独立政治集团,它们本为河西节度后裔、吐谷浑与吐蕃论氏后裔的杂糅,派人到后梁进贡,其首领论悉加、 论心被封为左领军卫将军,同正,论乞禄为右领军卫将军同正,之后六谷蕃部分裂成许多部族聚落。
六谷元年(960 年),吐蕃部族在西凉府设置西凉府折逋葛支、西凉府六谷部首领潘罗支等自立政权,定都凉州。太宗至道二年(996 年秋)七月,北宋辖管西凉府,领姑臧、神鸟、番禾、昌松和嘉麟 5 县。
1016年~1032年。凉州回纥、粟特赶走了凉州的厮铎督家族。后建立了凉州的回纥国,即 hor 国。
西夏明道元年(1032 年),李元昊攻凉州,从此,凉州属西夏版图,置西经略司。仁宗景祐三年(1036 年),在凉州置西凉府,西夏陪都,神宗前期,为西夏都城,同时西夏的凉州出了一位西夏皇帝,四位西夏皇后。
元朝至元七年(1226 年),七月蒙古汗国成吉思汗攻占西凉府,1227 年,元朝灭西夏,凉州这块西夏的宝地西都又一次易主给了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也在对西夏的远征中去世,凉州分封给了成吉思汗的孙子窝阔台次子凉州王阔端,治所凉州。
明朝洪武五年(1372 年),明朝置凉州卫和庄浪卫(今永登),统领河西地区。洪武十二年(1379 年)正月,明朝在庄浪设置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统领河西各卫所。
清朝顺治元年(1644 年),凉州承明制,甘肃分治,改为西宁道、凉甘道,辖凉州卫、镇番卫、永昌卫、庄浪卫、古浪守御千户所、平番(永登县全境、景泰县部分),同时凉州管辖青海、宁夏、新疆东部、内蒙西部。其后雍正设立正一品凉州将军,于凉州城,为上三旗中的正白旗,此为皇帝直辖。
汉唐之际,凉州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最大古城,城市规模仅次于神都洛阳。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隋末的大凉、唐末的浑末都曾在此建都,故称为六朝古都。以后历为郡、州、府治。它还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丝绸之路”西段的要隘,中外商人云集的都会,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凉州词(曲)、西凉乐、西凉伎都曾在这里形成和发展,对保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大体概括一下武威郡的历史沿革:武威郡,匈奴时期休屠国国都;西汉宣帝时期的凉州州治;新朝王莽雍州州治;东汉桓帝时期的凉州州治;东汉献帝雍州州治;曹魏时期凉州州治;北魏时期的凉州镇(北魏前中期三大镇,凉州、长安、统万城)。新朝末期的窦融政权;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隋末时期的大凉;唐末时期的浑末(慕容氏)、温末(论氏)、六谷(折氏);粟特Hor国;西夏时期的齐国、夏神宗都曾在此建都。后历代中央集权制王朝都曾在武威设郡置府,统领西北地区,统辖西域和藏地。
西汉时期,武威郡为凉州刺史府;窦融时期,河西五郡大将军府;新朝时期,雍州刺史府;东汉时期的凉州刺史府;曹魏时期的雍凉中都督府、征西大将军府;北魏中期的北魏三镇之首的凉州镇,凉州镇都大将、凉州大中正所在;西魏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末期的凉州大总管府;唐周时期,凉州大都督府、河西道特区的河西节度府;西夏时期的西经略司所在;元朝时期的西凉王府;明朝时期,凉州卫府;清朝时期,正一品凉州将军府;凉州府所在。
▲黄河以西之地,就是古人常说的“河右之地”
*凉州城就是武威城,凉州即特指武威郡,武威亦称雍州、凉州、雄州、亮州[、猪野、雍凉、盖藏、姑臧、翅城、赤乌、龙城、神鸟、西凉、金凉州、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浮图、休屠、大凉、西州、武定、武兴、凉城、雍郡、凉郡、莲花城(狼山城)、七级城、不夜城、盖鸟城、阴山城、卧龙城、三骡城、凤鸟城、展翅城、雍凉之都、天府之国、文武之都、金天奥区、雍城、侠都、凉都、雍都。《后汉书·光武帝记》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本文来源:历史与经典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