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楚汉争霸绝对是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段往事,并且和以往的成王败寇不同,虽说在这一场对战中,刘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在后世项羽依旧有很多推崇者,其中不仅是因为项羽那辉煌的战绩,更是因为他身上的武力值和悲壮的结局。



正是因后世对于项羽的敬仰,总是会有很多人感慨,要是当年在鸿门宴项羽就将刘邦给杀了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呢?退一万步说若是当年项羽真的痛下杀手,他真的能够坐上那九五之尊的位置吗?



一、顺利接手?

首先假设一下项羽真的动手了,对于做法大致也就分为三种。第一种也是下下策,直接在宴会上不计后果地将刘邦给杀了,为什么将这一做法放在第一个,相信大家熟悉项羽的就能发现,这样直截了当的手段是很符合项羽的手笔。



当然他所面临的后果也是很严峻的,别看刘邦被杀了,但这并不能保证刘邦麾下的那些将士们就能听从项羽的吩咐。虽说当前刘邦的手中只有十万人,但项羽的手中人也不多,可能有人会说,项羽的手中不是有几十万人吗。



实际上这些军队并非都是项羽一个人的,准确来说是各方诸侯和项羽两方的兵力。但在刘邦被杀后,这些诸侯大概是不会出手的。

刘邦之死直接就给了这些诸侯一个信号,一个什么样的信号——项羽要卸磨杀驴。就连他昔日的盟友刘邦都没有放过,更加不会放过自己。



同理他们就会成为项羽下一个目标,这些诸侯本就是各怀鬼胎,并且其中还有不少墙头草,这些墙头草是最惜命的。当前他们所想的就是怎么保全自己的生命,怎么可能还会去帮助项羽,即使是其中有对项羽“忠心耿耿”又想要向项羽示好的人去投靠项羽。



但这也少得不能再少,虽说之前刘邦的战斗力不怎么样,但刘邦的麾下却不缺忠心耿耿的臣子,同时也有会打仗的大将,这些人是要为君主报仇,情感是不一样的。

其中一些比较聪明的诸侯就已经知道应该怎么选择了,当前项羽的举动是违背了忠义的,是会被天下诟病。



要是能和刘邦剩下的军队一起去讨伐项羽这也是顺应人心的,并且能得到的不仅是人心。等到刘邦的军队和项羽的军队两败俱伤之际,他们就能够出来“主持大局”,其实也就是坐收渔翁之利。



二、困难重重

通过上述也能够明白要是不管不顾地就将刘邦给杀了,也会引来很多的后患,难道就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当然是有的,既然项羽想要将刘邦给杀了,他就必须要确保在刘邦被杀后,他麾下的那些部下不会惹事。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制定杀刘邦计划的同时也制定一份接收刘邦军队的计划。这边将刘邦杀了后,项羽就派遣自己的心腹去将刘邦的军队收敛在自己的手中。当然说得容易,要是实际实施起来也是很艰难的。



可能有人会感慨控制军队后是不是就能够高枕无忧了,并非如此。即使是控制了刘邦的军队,在绝对的武力值下,刘邦的麾下不会反抗。

但在刘邦的这些部下中,很多都是刘邦的同乡,是从刘邦势微之际就跟随在刘邦身边的,他们和刘邦的不仅是老板和股东之间的关系,更有兄弟之谊。



他们的服从只是表面的,在他们的心中定然是不服项羽,甚至是痛恨项羽。唇亡齿寒,在刘邦被杀后,其他诸侯还不人人自危,在这种局势下。定然是有人会联系刘邦之前的下属,这些人毫无疑问会选择背叛项羽。



也不能叫背叛,他们本身就不想和项羽为伍。又回到了上文所说的那一个结局。不过还是会比第一种选择好一些的,毕竟此时项羽的势力更大,识时务者为俊杰,在刘邦麾下也不会所有人都反叛,是以镇压一两个诸侯也不是问题的。



难道就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法吗,当然是没有的,但有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办法,那就是在刘邦的势力中扶持一人,让他取代刘邦的位置。项羽只用控制这一位取代刘邦地位的人就可以,并不用控制整个军队。



虽说对军队不会造成大混乱,但归根结底项羽还是将刘邦给杀了,在道义上他就低了一头,天下很多人也都不会再选择支持这样一位君主,若是只看结果项羽也得到了他想要的,得到就能够高枕无忧吗?



三、政治能力

之后项羽历经万难,在杀刘邦后,统一了秦国的地盘。在这必须要说的是,在鸿门宴的时候项羽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很醒目的,不然刘邦当年也不会避其锋芒了,是以此时项羽能够得到秦国的领土是毋庸置疑的。



在这可能有人会说,那其他的诸侯们,就这样眼睁睁看着项羽的动作吗,在绝对的武力值下,谁能有意见,或者说是谁敢有意见。在这些诸侯中不会缺少墙头草,但却没有一人是想要出来做出头鸟的。



一个看着一个,即使是其中有反对项羽的,依靠项羽当前的战斗力那也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他们镇压。后他定然是能够完成统一的,不过这统一后的日子就开始出现问题了。

项羽的失败其中一大部分原因就是他自身的因素,别看项羽威风凛凛,看着应该是很大方的一位君主,其实不然。



他对于下属并不能做到刘邦那样,项羽平日中尤其是在战场上都是杀伐果断的,但在封官的时候却犹豫起来了。别说是事成后加官进爵了,就当前在江山还未打下就不愿意给予官职和地位,等到事成更是天方夜谭。



其实从这一点也能够看出,项羽并不是一个大度的人,想想就连韩信刘邦都能够容得下,更不说其他人了。有的时候项羽也不能将错误都放在其他人的身上,他也应该看看自己身上的不妥之处。



这样小格局的项羽,在坐上那九五之尊的宝座后,真的能安排好各位诸侯之间的关系吗?并且项羽所沿用的还是分封制,其后果也是能够想象到的。

项羽当年为什么留不下韩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他看来自己的能力已经很出众了,是以他根本就看不到其他人身上的闪光点。



其实也能归咎于是项羽的自负,这一性格在一位君主的身上可不是一件好事。他有能力没错但也不能太过于自信,虽不能说他要谦虚,但最起码不要轻敌。这一点在起事的时候就已经是很重要了,等他坐上皇位后,就更让人担忧了。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依靠项羽的性格他能听进去谁的劝说,这样的一位皇帝对整个国家完全就是灾难。下面的大臣对他定然是不满的,诸侯们更是,都想着将他推翻自己坐上那个位置,接下来又回到秦朝末年的一片混战。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项羽的身上根本就看不见想要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并且他的政治能力也欠佳,自身局限性也遏制了项羽后面的行动。可能有人会说项羽自身能力这样出彩,要是有人敢反对,他就出兵镇压。



在他正值壮年的时候当然是能够出兵镇压的,但等到他年老的时候呢,他这样的执政手段,反对他的人不会少,并且一直都存在。历来都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长江后浪推前浪,后世肯定会出现比项羽更能打的人,依靠武力治理天下是不行的。



结语

即使是项羽真的将刘邦给杀了,但是后面依旧会遇到很多的困境,并且他的性格也不适合当一位君主,就算得到了江山他也守不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