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南风
《百家讲坛》因他变得火热,历史因他变得有趣。
原本寂寥的历史课堂霎时间座无虚席,人头攒动。
然而,讲历史的易中天逐渐跑偏。
出书讲荤段子,涉嫌侮辱历史人物。
当历史不再客观,而是充满读者见解时,易中天跌下了神坛。
从一夜爆红人人喜爱的历史教授到别人唾弃,易中天经历了什么?
摔下高位之后,厦门大学为何仍要聘请他任教?
《百家讲坛》
2005年,易中天参加了央视筹措的历史节目——《百家讲坛》。
彼时看似平平无奇的决定,却是改变一生的决策。
《汉武大帝》热播,央视趁热打铁举办专题讲座。
易中天被邀请前来讲述“汉代风云人物”。
他秉持着一惯的“深入浅出”的讲解模式,历史在他的讲解下不再晦涩难懂。
1000多年前的故事犹如一幅近在眼前的画卷徐徐展开。
节目反响热烈,易中天红遍全国。
“三国系列”紧接着被搬上荧幕,易中天用现代口吻讲述三国历史。
刻板印象中的奸雄曹操在他的解说下竟变得有些可爱。
在易中天的讲解下,观众对三国历史有了全新的认知。
在易中天效应的持续发酵下,《百家讲坛》成为了科教频道观众最喜爱的节目。
易中天知名度迅速飙升,成了火遍全中国的名人。
人到中年,事业突然大红大紫,这是之前的易中天不敢想象的。
他的学术生涯始于武汉大学。
执教十年,他凭借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深受同学喜爱。
他总是善于将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化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故事。
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们也能记住更多的东西。
凡是易中天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
其他系的喜爱历史的学生总是慕名而来。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学术格格不入。
易中天在评职称的路上,总是走的比别人慢。
任教十年,也没被评上教授。
他离开武汉大学去了厦门大学,在厦门大学任职期间事业一直处于上升期。
厦门大学的学术氛围犹如门口的大海,宽广自由。
易中天的课程依旧深受学生喜爱。
闲暇之余,他还写了几本历史书,进一步提升自己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2005年,易中天通过《百家讲坛》一炮而红。
但俗话说:“人红是非多”。
易中天出名之后,写了几本书,被读者抓到了错处。
侮辱历史人物
“朕除了泡妞泡吧不会别的,所以成为汉高祖”
几案上摆着美酒佳肴,美女怀中搂,刘邦一脸色眯眯的样子。
这些插画和言论,全都出自于易中天编撰的《中华经典故事》。
这套丛书分为6册,包括了《论语》《庄子》《孟子》《禅宗》和《周易》。
书籍的定位是“中小学生儿童读物”。
那两年,“毒教材”之风刮的正盛。
家长们犹如惊弓之鸟,殚精竭虑,生怕孩子被毒教材带歪。
社会各界都在批判,整改毒教材并且搜出一大箩筐之前没在意的“毒教材”。
好巧不巧,易中天的《中华经典故事》也上榜了。
这本书本应该是宣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启迪孩童心智的。
但打开书本,扑面而来的粗俗感,内容低俗不堪,人物形象颠覆认知。
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从小就听过。
但在这本书中,孟子成了足疗店的常客。
躺在椅子上,衣衫不整,端着酒杯邀请老哥泡脚。
一位美女跪在垫子上正给他按摩,孟子则是一脸猥琐的样子。
齐宣王问侍从:“昨晚那妞的小曲,是怎么唱的”?
言语粗俗,插画大胆,甚至有些色情。
青年大汉的白汗衫是半截的,新娘子只穿着半截肚兜,皮肤白皙,身材丰腴,媚眼如丝。
很难想象封建的古代,洞房花烛夜新娘会穿的如此清凉。
女人总是穿着肚兜出现,孩子一丝不挂。
不管是言语表述和插画,都在以低俗化的形式歪曲历史,扭曲历史人物。
中小学生正是心智启蒙的关键时期,不免会被这些低俗的历史读物带歪。
中华经典故事是庄重的,是温暖的。
这本书充斥着现代化的低俗用语,置于古代背景显得格格不入。
无数家长和网友难掩内心的愤慨,在网络上对易中天掀起了一场骂战。
但也有人认为易中天是对的。
支持他的人认为解读中华传统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
易中天只不过是选择了一种最轻松,最幽默的戏说方式将历史表述了出来而已。
这算得上一种文化创新。
现在的孩子不喜欢枯燥乏味的课本,不喜欢正经的说教。
这样有趣的历史讲解能够吸引孩子爱上历史,拉近他们和历史之间的距离。
从这样有趣的历史延伸到正经的历史,传统文化复兴指日可待。
对此,持反对的人很不理解。
就像不理解厦门大学为何要聘请已经深陷泥潭无法自拔的易中天一样。
厦门大学历史教授
易中天的出现使得难以触摸真谛的历史被大众熟知,打破了学术和大众之间的壁垒。
凡事有利有弊,易中天过度追求历史的通俗化和趣味性也是他被大众批判的重要原因。
《中华经典故事》低俗,《三国志》也隐藏着许多细节错误。
《三国志》是正史典籍,出现多处引用错误,读者纷纷质疑易中天对待作品的严谨性。
不仅如此,易中天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掺杂了许多个人情感。
学术界认为易中天不够严谨,大众又喜欢通过这样的讲解者了解历史。
在学术和大众的交锋中,易中天退出了节目,学术讲座被下架,出版书籍不再印刷成了绝版。易中天自此消失在观众视野。
然而,2022年厦门大学成立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易中天被返聘了,而且是院长。
这件事在学术界和网络掀起巨大的争议。
那么不认可他的人不明白厦门大学为何要返聘一个充满争议的人。
但自始至终,易中天和厦门大学都没站出来回应这些问题。
易中天的书房挂着一副对联:“宁做真小人,不当伪君子”。
事实证明,他也一直践行着这句箴言。
78岁的他,骨瘦如柴,即使拄拐也要站在三尺讲台燃烧自己。
他是真的热爱历史,也想通过自己点燃更多人对历史的热爱。
关于易中天,屏幕前的你怎么看?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