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3月18日,“红色基因助力民营经济新发展”论坛在新疆库尔勒举行。党和国家早期领导人滕代远之子滕飞参加了此次论坛,下面的文章由他的发言整理而成。
今天,我们在马兰基地附近开会,这里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21基地,也是我国国防原子弹基地,我原来在20基地(导弹基地)。1966年,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在第20基地发射成功。这一壮举把我国的核打击力量展示给全世界,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全世界的地位。在这里,我讲讲马兰基地的艰苦奋斗历程。
▲滕飞
马兰精神
在新疆,曾有一个在地图上无法找到的神秘地方,因“两弹”试验成了中国核事业的代名词,它就是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新疆巴州)的马兰。1958年,中国核试验基地开始组建,因所在地马兰花开得茂盛,被一代代国防建设者亲切称为“马兰”。基地组建以来,数以万计的技术人员、解放军官兵汇聚戈壁,屡创核试验事业奇迹。
▲马兰革命纪念碑
今年是中国核试验基地组建67周年。67年前,无数来自祖国各个地区的“马兰人”前仆后继,无私奉献,从无到有积极参与马兰建设,为我国核试验武器研制和试验贡献力量。
中国核试验基地北临天山山麓,西邻博斯腾湖,东托罗布泊。在开发建设前,这里杂草丛生,野狼出没,荒无人烟。但作为原子靶场,这里堪称完美:地广人稀、远离城镇、有水源且不在地震带上。由此,一项隐秘而伟大的事业在这里展开。
中国核试验基地担负着核武器试验的组织指挥、测试控制、试验工程、技术勤务和后勤保障任务。要进行核试验,基本条件就是打造符合要求的试验场区和生活园区。在马兰这片土地上搞建设,并不容易。这里冬日如刀,呵气成霜、滴水成冰;夏日如烧,地表温度甚至超过60℃。建设基地的战士们住在帐篷或是简易平房里,端起粥,一阵风吹过,粥里全是沙粒。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数以万计的建设大军和科研工作者舍家为国,奋斗在这片荒芜的戈壁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挖土方、盖试验室、建公路,同时开荒种地、饲养牛羊。战胜天灾人祸、克服重重困难,他们建成了能够完成多种方式不同当量试验任务的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的核试验基地,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核试验,成就了一番伟业。
核试验基地的生活区藏在天山深处,一个被马兰老兵称为“红山”的地方。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物资极其匮乏、基本没有大型建设设备的情况下,这里建起了办公大楼、科研楼、防化实验楼、家属宿舍楼、将军楼、俱乐部、军人服务社、学校、幼儿园、医院、工厂厂房等上百栋建筑。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整个马兰已初步建成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小城市。
1996年,我国郑重宣布:暂停核试验。自此,马兰精神永远留存在人民的胸中。
“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之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的人。”这就是为中国核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马兰人”的胸怀。
今天有幸来马兰基地旧址参观,就是要发扬马兰精神,把民营经济的蛋糕做好做大,为中国的两个100年总目标贡献民营经济公司的实力。
首任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
在马兰基地,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滕代远。
1936年9月,受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命令,滕代远和陈云同志率领代表团,到新疆接应红军西路军部队。1937年5月1日,滕代远和陈云带着五十多辆大汽车,满载武器,服装和各种食品到星星峡迎接了红军西路军部队,把他们接到乌鲁木齐市,办起了教导队,请苏联专家做教员,学习坦克、大炮、飞机等现代武器的使用、指挥。从此,中国工农红军有了自己第一批的坦克大炮驾驶员,也使红军有了第一批空军飞机驾驶员。他们和马兰基地的开创者一样,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之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的人。
▲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陈云、滕代远经请示党中央批准,向盛世才提出,用苏联援助盛世才军队的现代化武器装备训练“新兵营”,培养各兵种的军事人才。他们同意后,于是“新兵营”指战员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技术。第一、二、三大队二百多人学驾驶汽车,其中第三大队在学会驾驶汽车的基础上再学驾驶装甲车。第四大队一百多人学习使用各种火炮。干部队重点学军事和政治理论。后来,又在干部队的基础上,举办了二十多人的无线电训练班和十多人的军医训练班。为建设骑兵部队的需要,还派出几个人进盛世才的兽医站学兽医。从此“新兵营”成了我军第一所多兵种的军事技术学校。
陈云、滕代远还给“新兵营”的指战员们作国内外的形势报告。报告指出: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国共两党开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中央随时有可能将“新兵营”指战员派往抗日救国前线。为了民族的生存,为了国家的兴旺,我们既要学好文化,更要练精武艺。要学古人那样,“枕戈待旦,闻鸡起舞”。指战员们个个表示,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旺,要勤学苦练军事技术,在短时间内取得好成绩。
就在这一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南京、武汉、西安、重庆、太原、长沙、桂林、兰州等地公开设立八路军办事处。为进一步加强新疆工作,中共中央决定也在新疆迪化设立八路军办事处。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代表周小舟、盛世才驻南京代表张元夫和以铁道部代表名义出现的杜重远,自陕西乘飞机抵达兰州,住在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从兰州飞抵迪化。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的指示,陈云与周小舟等人同盛世才进行了多次商谈,于1937年10月间在迪化南梁正式设立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中共中央决定滕代远出任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
▲滕代远
但由于新疆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成立后,第一,不公开对外,不挂牌子,只称“南梁第三招待所”。办事处内的我方工作人员不能公开与社会各阶层人士接触,具有保密性质;第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没有自已的警卫和武装力量,而是由盛世才给办事处选派副官和卫士以及炊事人员等;第三,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没有自已的独立的通讯联络设备,通常用自己的密码通过盛世才的电台与党中央取得联系。党代表与各地区工作的中共党员的联系是通过盛世才的邮政收转或采取其他秘密联系办法。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由中共驻新疆代表主持。第一任党代表是陈云,任职时间从1937年4月至11月。11月27日,陈云和王明、康生同机离迪化回延安。陈云走后,滕代远接任陈云职务,担任中央代表,主持八路军办事处工作。
在陈云和滕代远主持下,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的工作方针和任务:一是认真贯彻共产党与盛世才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维护祖国统一,帮助盛世才促进和巩固“六大政策”政权,建立新新疆;二是巩固抗战后方和保持国际交通线的畅通;三是筹集和转运国际和新疆援助延安八路军抗日的部分军火和其他军需物品;四是为抗战和新疆培养人才;五是迎接和接待往返于延安和共产国际间的各级干部和党员,安置病残人员治病和休养;六是指导和管理在新疆工作、学习深造的党员、干部的学习、生活、思想,传达党中央文件,经常保持与党中央、共产国际以及在新疆各地工作同志的联系。
滕代远任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代表期间,除了办好新兵营外,还几次与盛世才和省政府进行联络、交涉,结果同意支援我八路军羊皮大衣五万件,汽车十辆,高射机关枪十二挺,子弹十二万发。
回顾历史,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代先辈前赴后继,风雨无阻,坚毅前行,书写了惊天动地的中华民族辉煌历史。今天中国民营企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发展时期,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我特别希望我们的民营企业家,能够大大发扬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的西路军精神和马兰精神,把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做大做成功,使民营企业成为国营企业不断强大的有力支撑。
编辑:朱向锋
视觉:王学民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