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徐悲鸿在香港时,遇到一个德国人售卖四箱古画,当徐悲鸿看到第三箱时,突然大喊一声:“下面的不看了,我就要这一件!”
“徐院长,你想要买画,那可太不好意思了,这是我家祖传的画作,我不想卖了这幅画,您还是再考虑考虑吧。”
本来想卖画的德国人却突然后悔,说不想卖了,这德国人可是亲自找中间人说她要出售些古董,现在不想卖了,这不是存心骗人吗?
至于父亲找的,朋友找的,家里人给的话,徐悲鸿一点都不相信,这《八十七神仙画卷》是中国人,哪来的德国祖传,徐悲鸿心里明白,这德国人不是不想卖,是得加钱,才能卖,原来卖家求着买家买,现在买家居然求着卖家卖,这究竟怎么回事?
要说这也是徐悲鸿兴趣惹的祸,徐悲鸿虽然是天生的大师,但对名画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大家,大家都清楚徐悲鸿的喜好,平常有什么比较珍贵的画,都会找徐悲鸿品鉴一番,看看徐悲鸿对画的评价。
1936年,徐悲鸿早已经在国际上出名,是公认的大家,到香港出差去,顺便开一个展览会,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画作。
当时徐悲鸿的作品非常受认可,另外插一句话,徐悲鸿与齐白石两人莫逆之交,基本上出去展览画作的时候都会带上齐白石的作品,让别人欣赏一下,给齐白石增加名气。
徐悲鸿的挚友知道徐悲鸿为好作品能付出一切,当时马丁夫人说家里保管一批宝贝画卷,能欣赏字画的人还是东亚文化圈熏陶的人。
徐悲鸿既然到这个地方,也不想白跑一趟,就跟马丁夫人约定日子,按照她所说她父亲在中国找的,但看着岁数,再看看对面的岁数,徐悲鸿就明白,搜集画作,还是外国人,这画的来源怕是有点问题。
不过徐悲鸿也不管那么多,马丁夫人带来的古董大部分都一般,只有《八十七神仙画卷》有点东西,价值远远超过了马丁夫人这批老古董的价值。
但徐悲鸿忘了砍价的技巧,一定不能露出太多的兴奋,很容易被人家看出来自己的心意,马丁夫人眼睛也亮得很,要涨价,双方拉扯一番,徐悲鸿才耗费了大量的金钱拿下《八十七神仙画卷》。
一拿到画,就让徐悲鸿高兴的不得了,到内地一直给别的画家安利,很多人都给了它极高的评价。
徐悲鸿是走到哪里都不忘记带这幅画,每次出门都要检查一下这画放在哪里,本想着这画应该保存的很好,不会再丢了。
却没想到徐悲鸿一个不留神出门,回来一看,家当全没了,让徐悲鸿难受了好几年,念念不忘。
最后还是小偷假扮古董商,狠狠的敲诈了徐悲鸿几十万,把徐悲鸿敲诈的倾家荡产才罢休,把这画还给徐悲鸿,这也导致了徐悲鸿生病的时候没钱治疗,落下了病根,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徐悲鸿的早夭。
但徐悲鸿却不在乎这个,对他而言,这画能够到回到他的手里是万幸了,他不能要求太多了,命里有福终究是躲不过,徐悲鸿真把画当作了自己的命。
然而在后世人的眼光中,《八十七神仙画卷》的评价却有一些低,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信息来源:中国网-徐悲鸿与八十七神仙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