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宝马集团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再升级,双方宣布基于阿里通义AI大模型联合开发智能引擎,并应用于中国市场的新世代系列车型。这场横跨汽车与科技界的“联姻”,不仅为宝马的智能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更揭示了AI大模型从技术试验场向商业落地加速跃迁的行业趋势。
一、技术内核:通义大模型如何定义“新世代”?
此次合作的核心是将通义大模型的千亿级参数能力与宝马的驾驶场景深度耦合。双方联合开发的AI引擎以斑马元神AI为底座,首次在宝马智能个人助理中引入AI Agent技术,使其具备三大突破性能力:
- 自然交互:支持模糊语义理解(如“找一家适合商务宴请的粤菜馆”),结合实时路况、用户偏好和餐厅评分,自动生成最优方案;
- 场景预判:通过学习用户行为数据(如每周三晚固定前往健身房),提前预加载导航路线并调整车内温度;
- 多模态协同:融合语音、手势和眼动追踪技术,在驾驶场景中实现“零分心交互”。
据透露,该引擎将于2026年搭载于中国生产的宝马新世代车型,其智能座舱原型将在4月上海车展首秀。
二、战略深意:宝马的“中国优先”AI方程式
此次合作是宝马“360度全链AI战略”的关键落子。该战略以中国为试验田,通过三大路径重构竞争力:
- 数据本土化:依托德国以外唯一的Skylab人机交互研究中心,积累2000万条中国道路特征数据,针对性优化方言识别(准确率达92%)和本土生态整合(如微信/支付宝车内支付);
- 制造智能化:沈阳生产基地采用AI视觉检测系统,将质检准确率提升至近100%,并将AI仿真技术用于电池热管理优化;
- 生态开放化:与华为、宁德时代等中国科技企业形成“创新联盟”,构建从AI大模型到动力电池的全栈技术护城河。
正如宝马大中华区总裁高翔所言:“中国速度正驱动全球汽车业的智能化进程。”
三、行业变量:AI大模型开启车企“第二战场”
在电动化竞争趋同的背景下,AI成为车企争夺的新制高点:
- 技术路线分化:与华为“全栈自研”模式不同,阿里选择做“AI供应商”,通过开放通义大模型吸引小鹏、极氪等车企加入生态,形成规模化数据反哺;
- 用户体验重构:传统车机交互响应速度约2秒,而宝马AI引擎将延迟压缩至0.3秒,并支持连续多轮指令处理;
- 商业模式迭代:阿里云百炼平台已吸引29万开发者调用通义API,未来或通过“AI服务订阅”为宝马开辟新营收渠道。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车用户为AI功能付费的意愿较2020年增长370%,这片蓝海市场正引发激烈卡位战。
四、十年长跑:从“数字化联姻”到“AI共生”
宝马与阿里的合作始于2015年,历经三个阶段:
- 电商赋能期(2015-2018):通过天猫旗舰店实现线上销售转化,累计触达超500万潜在客户;
- 云端融合期(2019-2022):基于阿里云搭建车联网平台,完成千万级车辆的OTA升级管理;
- AI共创期(2023-2026):以通义大模型为枢纽,打通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和智能制造的数据闭环。
阿里CEO吴泳铭将此次合作定义为“AI改造物理世界的范式革命”——通义大模型不再停留于算法层面,而是通过宝马的制造体系转化为生产力。
结 语:
当宝马选择将AI引擎的“首发权”交给中国市场,这场合作已超越技术升级的范畴,成为跨国企业“以中国定义全球”的战略范本。正如德国《商报》评价:“掌握中国智能驾驶密码的企业,将主导下一个汽车世纪。”在这场AI驱动的行业变局中,宝马与阿里正联手书写新的“通义”法则。
参考资料:
1.中国日报《阿里巴巴与宝马合作,加速AI大模型“上车”》
2.每日经济新闻《宝马与阿里巴巴再牵手!AI大语言模型将应用于新世代车型》
3.搜狐科技《宝马阿里深化合作,通义大模型“上车”》
4.美通社《宝马与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深化战略合作》
5.斑马智行官网合作声明
6.第一财经《智能座舱与AI融合:宝马新世代如何让驾驶回归纯粹乐趣?》
7.宝马集团《360度全链AI战略白皮书》
8.证券时报《车圈大消息!阿里+宝马,联合开发AI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