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 文/图)在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加速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3月28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监管科学与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艾昆纬(IQVIA)亚太区总裁宓子厚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并表示,在全球新药早期研发管线中,中国贡献占比不断提升,正在逐步缩小与欧美的差距。
艾昆纬(IQVIA)亚太区总裁宓子厚。
作为全球领先的临床研究服务、商业洞察和医疗健康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艾昆纬深耕中国市场已有30年,是首个进入中国的国际性CRO(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机构)公司。
宓子厚表示:“我们坚定看好中国市场,愿意把资金、资源投入中国市场。”
据宓子厚介绍,长期以来,艾昆纬一直在与中国本土新兴生物技术企业合作。从产品临床方案设计、患者招募到数据管理与分析等阶段,包括产品在海外进行临床试验,艾昆纬都会提供帮助。比如,艾昆纬与本土药企在真实世界研究(RWE)领域的合作,帮助本土药企优化医保策略和上市后研究。例如,通过分析罕见病患者数据,评估医保纳入的经济影响,为社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艾昆纬数据,2024年,在全球启动的临床试验项目中,35%来自美国、30%来自中国、21%来自欧洲。而2018年左右,全球40%的新药研发管线来自美国、28%来自欧洲,中国仅贡献了约15%。在全球临床试验项目启动的数量中,中国公司所占的份额大幅上升,过去10年这一比例从1%上升至30%。
宓子厚表示:“中国市场已经稳定地成为全球创新的中心。在肿瘤、免疫治疗等热门领域,中国药企甚至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参与者,我们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在中国市场,我们也正在和政府部门合作,成立投资基金,希望更深入地介入中国创新生态中。”
另外,宓子厚提出,中国临床研究的数智化转型已驶入“快车道”。AI技术正在重塑临床试验全流程——从方案设计、患者招募到数据管理与分析,AI的应用可降低70%的人力成本、缩短30%的研发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