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谷贱伤农,药材贱了也伤农。”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由联盟等主办的第一届中药产业互联互通大会上表示,但药材和粮食不一样,农户对药材的需求量难以预测,质量上更难以把控。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并列。《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更是从中药全产业链角度系统部署了产业发展,覆盖从种子种源到新药研发、从田间地头到临床价值的全环节。



药材作为中药产业的源头,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个行业,同时还关系着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如何确保中药材的优质优价?大会期间,张伯礼院士告诉记者,首先要确保信息畅通以及加强用大数据做出科学的预测,让农户知道该不该种?种多少?怎么种?这就需要政府和大企业来为农户赋能,通过三方协同来推动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也是联盟自成立以来一直在积极努力推动的事情。

本次大会上联盟发布了48个“乡村振兴道地药材发展示范县(区)”,张伯礼院士说,“当前阶段,各县政府不仅要鼓励药农种植,更要注重指导他们如何科学种植,这些示范县正是体现了对药农‘提供服务’的意识。”

另外,在药材质量保障方面,联盟自2018年开始提出“三无一全”概念,即无硫加工、无黄曲霉素污染、无公害,全过程可追溯。会上,还举行了“2024年第二批中药材‘三无一全’品种基地”发布仪式。截至目前,总计审核通过有效品牌基地优质药材累计87个品种,面积达到140万亩以上。

“未来,联盟不仅要抓前端药材质量,还要抓新药创制和药物改造,抓以临床疗效、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定价机制,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张伯礼院士表示。

附:2024年第二批中药材“三无一全”品种基地名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