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蒋永霞)“11.9元开盲盒开出原价近40元的网红面包!”近日,“剩菜盲盒”作为一种新兴消费模式在年轻人中迅速走红。消费者以超低价格购买商家未售出的临期食品盲盒,既能享受拆盒的惊喜,又能减少食物浪费,兼具高性价比与环保属性。在社交平台上,体验过“剩菜盲盒”的网友纷纷晒单,直呼“太划算、太快乐”。年轻人的追捧使这一模式逐渐成为环保消费新时尚。

3折抢网红面包盲盒

“剩菜盲盒”是商家将临期或当日打烊前未售完的食品,以随机组合搭配成“盲盒”的形式卖给消费者,因被贴上“省钱、有趣、环保”的标签而备受年轻人追捧。

小红书网友“Amazing7275”近日就被“剩菜盲盒”种草了。该网友称,一年前就知道有“惜食魔法袋”的小程序,当时因为参与的商家不多并没有尝试。最近发现很多不错的面包房入驻,果断下单抢购。“下午2点抢到一个德南面包房的盲盒。按照规定时间去取,面包很新鲜,商家就是选择了当天卖得不多的商品变成盲盒而已,并不是要过期的商品,11.9元买到了3个总价值34元的碱水面包,还是挺值的。希望越来越多的商家入驻,珍惜粮食。”

“剩菜盲盒”中最受欢迎的就是面包店的盲盒,一些网红店的盲盒更是要拼手速。

“蹲守了几天之后,终于抢到了okey bakery的盲盒。16.9元拿到了三员大将,都是爱吃的,加在一起相当于打了3.5折。又是省钱且快乐的一天!”网友“呆瓜到我碗里来”称,能够抢到盲盒很开心。

但也有很多人抢不到自己心仪的盲盒。记者在“惜食魔法袋”小程序上看到,多乐之日北京一家门店的“剩菜盲盒”20点04分上架,22分就已售罄。近两日,记者也曾尝试抢购一家面包店的“剩菜盲盒”,可由于商家上线时间不确定,盲盒数量又有限,基本上一上架就售罄,最终两手空空。

由于销售火爆,抢购“剩菜盲盒”也成为一门学问。有经验的消费者甚至做出详细攻略,为其他消费者提供参考。小小的“剩菜盲盒”为年轻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乐趣。



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关于“剩菜盲盒”的经验帖。

盲盒品类越来越多

“剩菜盲盒”的销售形式最早在国外兴起,近几年在国内才逐渐走红。近两年,随着各类“剩菜盲盒”平台的快速发展,其市场规模也逐渐壮大。

据了解,当前市场上除了“惜食魔法袋”以外,还有“米粒盒子”和“八点以后”等专注于“剩菜盲盒”的平台。并且,这些平台正在起势。据悉,当前,“八点以后”小程序平台售卖的“剩菜盲盒”日交易额达2000多份。

“剩菜盲盒”的品类越来越丰富。记者注意到,“剩菜盲盒”的品类除了有烘焙、轻食简餐、饮品、餐饮店外,还拓展至酒店自助、便利店和超市等。并且有些平台开始尝试从食品向鲜花、日用品等领域延伸。

同时,参与的商家也越来越多。除了个体门店外,一些连锁面包品牌也参与进来,比如金凤成祥、多乐之日、味多美、巴黎贝甜、面包新语、爸爸糖等。另外,还有一些超市和便利店品牌不断上新,其中不乏伊藤洋华堂、希尔顿逸林酒店、集刻便利店、万豪酒店、唐久便利店等连锁品牌,乃至一些社趣集市也参与进来。

当前,“剩菜盲盒”主要是针对附近用户到店取餐,一般是晚上8点以后取餐。不过,有些平台也正在尝试打破其空间限制。据了解,当前,“惜食魔法袋”已经上线快递到家服务。

可见,国内“剩菜盲盒”市场正在一步步成长,作为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新兴消费模式,为可持续消费提供了新思路。

食品安全等问题引发争议

然而,就在“剩菜盲盒”被称赞“真香”的背后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社交平台上,有消费者表示部分商家在食品日期标注上含混不清,有些盲盒中的商品与标注原价不符,甚至有的食物可能存在品质隐患,对健康产生威胁。此外,“剩菜盲盒”当前推行“不退不换”政策,如果出了问题,消费者想维权都困难重重。

“买‘剩菜盲盒’全凭运气,出了问题也只能自认倒霉。”热爱抢购盲盒的消费者王女士称,因为不退不换,所以只能自己做好心理准备。

事实上,当前“剩菜盲盒”市场的服务保障确实存在短板。平台和商家对消费者取消订单有着严格要求,也不提供延时取餐服务,超时未取的订单无法取消和退款。在食品安全方面,平台规定:“取完商品后,请务必在离店前检查商品,如发现质量问题,请立即向商家反馈处理。”

业内人士认为,“剩菜盲盒”在推动可持续消费的同时,食品安全始终是行业发展的底线。如何兼顾环保价值与消费安全,需要企业、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共同构建更完善的保障体系。当前,消费者在享受这一新兴消费方式的同时,应增强风险意识,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并注意检查食品标签等信息,留存消费凭证,注意食品种类和贮存条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