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粮画、陶艺、剪纸、花馍......3月27日,河北省馆陶县2025年全县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展在馆陶县第二实验小学广场举行。本次活动吸引了全县21所中小学校参与,共展出传统非遗、技能实践、创意烹饪三大类27个特色项目,全面展现学生劳动实践成果与创新能力。

在传统非遗展区,学生们以巧手诠释文化传承。馆陶县徐村小学的“剪窗花”、油寨中学的“刀刻画”、实验小学的“剪纸”等作品,线条细腻、寓意吉祥,展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房寨中学的“粮画”以五谷杂粮为笔,勾勒出田园风光;第二实验小学的浮雕《辅首衔环》和《甲骨文》将历史元素融入现代艺术,赢得观众赞叹。“学习粮画不仅让我感受到传统工艺的智慧,更激发了我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房寨中学学生杨欣瑞说道。此外,陶艺、扎染等展位前也围满观众,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将非遗技艺融入当代生活。

技能类展区则聚焦科技与艺术的碰撞。浅口联合小学的“黄瓜刻韵”以果蔬为媒,雕刻出栩栩如生的花鸟图案;职教中心的“智趣电子·职教启能”项目通过智能电路设计,展现职业教育的前沿成果;实验中学的“妙笔生花”将布艺与文具结合,打造出兼具实用与美感的作品。范庄中学的茶艺表演更是将传统礼仪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茶香袅袅中,学生陈皓玥说:“茶艺教会我专注与耐心,也让我体会到中华礼仪的深厚底蕴。”

烹饪展区香气四溢,成为活动现场的“人气担当”。实验小学的“包饺子”、陶山中学的“传统水饺”、马头中学的“酸奶早餐饼”等美食,既保留传统风味,又融入创新元素。永济小学的“桂花山药糕”以本地特产为原料,甜而不腻;房寨联合小学的“创意果蔬沙拉”则用缤纷色彩诠释健康理念。学生张欣然在制作“蒸花馍”后感慨:“揉面、塑形、蒸制……每一步都需要耐心,但看到成品时特别有成就感!”

近年来,馆陶县持续推进劳动教育改革,依托地方资源开发特色课程,打造“非遗进校园”“技能工作坊”等实践平台。全县中小学建成校内劳动基地“一亩三分地”59处,联动粮画小镇、勇振农业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系统化建设初见成效;组建家长志愿团,持续开展“家长进课堂”、学生进企业职业体验、参加社区服务等实践项目,协同化育人不断突破;打造“四季劳动节”品牌活动,春季“百校千树”植树、秋季“粮画创作大赛”等成为区域标杆,特色品牌逐步形成。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推进劳动评价体系,劳动周覆盖率100%,“每周1课时”落实率100%,课程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王华美、李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