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视频,说教育的目的是筛选而不是培养。我作为一个当了十多年的老师,来跟你们聊聊这个话题。如果你的孩子在上小学或者初中,还上升不到筛选的层次。因为咱们的义务教育其实说白了就是扫盲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基本文化素质的合格公民。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真的谈不上筛选。

那教育的筛选真正是在哪里出现的呢?

其实第一次筛选是在中考。因为中考我们都知道五五分流,50%的孩子会进入高中学习,还有 50%可能会进入中专或职专参加职业技术教育。

什么样的孩子会被中考筛选下来呢?

第一种类型的孩子就是确实不是很聪明。这句话有点得罪人,但这确实是实话。有一些孩子真的不适合学习,智商的差异说实话还是挺大的。有一些孩子一个知识点一点就通,有的孩子教了三遍五遍,可能还会继续出错。

第二类被淘汰下来的孩子就是很聪明,但是不爱学习。你让他坐在椅子上学习,就跟让他坐牢一样。但是国家也没有放弃这 50%的孩子,这些孩子也可以在中专或职专期间参加春季高考,依然具有读大学的机会。

那我们再说回在中考中胜出的另外 50%的孩子。这 50%的孩子通过三年的高中学习,进入到了第二次筛选,就是高考。高考说真的,这真的是智商和学习习惯的较量。那些又聪明又耐心又听话的孩子,一般会在高考中胜出,成为那万分之一,进入到清北、复旦等名校,成为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

面对这样的筛选机制,我们有很多家长就把分数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考试中胜出,能够超越同龄人,成为被培养的那个人才。但是很多情况下真的事与愿违。所以面对这样的筛选机制,我们作为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去做呢?我给大家两点建议。

第一点,远离所有给你制造焦虑的人。就像你们在刷视频的时候,看到人家三岁的小孩儿就能够出口成章,四岁的小孩儿就能做微积分,五岁的小孩就能流利地和外国人对话,我也感觉非常焦虑。但是我作为教培大厂的老师,想跟大家说句实话,哪里有焦虑哪里就有钱赚。你越焦虑,你的钱就越好赚。所以你在看到任何让你感到焦虑的博主视频时,要做到立即划走。因为别人再牛,和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第二点就是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孩子身上,客观地看待并接受孩子天赋上的差异。确实有一些孩子非常聪明,如果你们家恰巧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那真的是恭喜你。你可以适当带着孩子去提前学或者拔高学,尽量不要把孩子天赋给磨灭。但是我们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普娃。

面对普娃,我们要做到的就是真正去了解孩子,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找到适合他的学习节奏。我们做家长的要成为孩子的引领者,带领着孩子去成长和进步。当然还有一些孩子可能真的不适合学习这条路。但是我想告诉你,孩子的身心健康真的远远超过他的学习成绩。这种孩子可能学习上确实没有太大天赋,那我们就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因为老祖宗说了,莫为儿孙作牛马,儿孙自有儿孙福。只要孩子人格健全,他在这个社会上就必然有立足之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