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当前新就业形势发展趋势,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的实际需求。徐汇区徐家汇街道积极探索就业服务新模式,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服务新模式。
34岁的陈女士(化名)独自抚养幼子,曾因频繁更换工作和心理问题陷入人生低谷。失业后,她既要照顾刚上小学的孩子,又因年龄和技能劣势屡屡求职碰壁,只能依靠最低生活保障维持生计。徐家汇街道万体汇就业服务站通过一系列就业帮扶举措帮助她重拾信心,在新的岗位稳定就业并获得单位好评。
精准画像,
科学诊断就业堵点
刚来就业服务站时,陈女士的焦虑情绪显而易见,她一边翻着招聘网站海投简历,一边念叨“超过35岁就更找不到工作了”。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并未急于推荐岗位,而是先为她完成个人深度诊断。通过前期的精准画像,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将陈女士的职业定位从“文职白领”转向社区服务岗,并联动心理咨询师,扭转“非体面工作不就业”的认知偏差,运用“三步诊断法”帮助陈女士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建档登记
详录工作经历、技能特长及骑行15分钟半径范围。
专家会诊
职业指导师“一对一”开展简历优化、面试模拟等专项辅导。
心理干预
通过疏导焦虑情绪,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全程陪跑,
构建支持网络
每次面试前,就业服务专员都会专门为陈女士安排模拟面试,通过模拟真实面试场景,指出她面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建议。在每一次正式面试结束后,就业服务专员也会及时与陈女士一同进行总结复盘,认真回顾面试中的表现,分析得失,为下一次面试更好发挥打下坚实基础。经过多次努力,终于收获了好消息,陈女士被某人力资源公司录用。
长效护航,
就业服务“不撒手”
陈女士入职后,就业服务专员依然与她保持联系,帮助她解决家庭、生活困难,为陈女士稳定就业保驾护航。通过协调各方资源、政策支持,目前陈女士已经稳定就业超过7个月,在年初环卫条线的检查中,陈女士的工作表现获得了一致好评,并已被安排固定在离家较近的工作点位。
据悉,徐家汇街道“15分钟就业服务圈”工作将持续依托就业服务站建设,用心、用情帮扶长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通过健全就业援助机制、落实多元服务举措、挖掘多样化岗位需求,满足更多生育友好岗等个性化服务需求,帮助更多人回归职场,融入社会。
文稿:徐家汇街道
记者:李梦婷
编辑:叶芳芳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