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民间许多百姓有供奉灶神的信仰,以最美好的心愿,祈求灶神保佑本家万事大吉。灶神有许多别名,如灶神、灶王爷、灶君等等,但老百姓都喜欢称呼他为“灶王爷”。与此同时,他也是中国最有知名度、最受人们爱戴的神明之一。正因如此,关于灶神的传说故事数不胜数……
相传有一年,灶神回天庭向玉帝述职时,灶王爷的话触怒了玉帝。
灶王爷跪在凌霄宝殿上,额头紧贴着冰冷的白玉地面。他能感觉到玉帝的目光如炬,正冷冷地注视着自己。
"灶君,你可知罪?"玉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小神知罪。"灶王爷的声音有些发抖,"小神不该在蟠桃会上醉酒失态,更不该......"
"更不该说人间疾苦都是凡人自找的?"玉帝打断了他的话,"你身为家宅之神,却对人间疾苦如此漠然,实在令朕失望。"
灶王爷感觉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他想起那天在蟠桃会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对着众仙大放厥词,说人间百姓的苦难都是因为他们懒惰愚昧。当时月老和财神都拼命拉他的袖子,可他还是口无遮拦地说个不停。
"既然你如此看不起凡人,那朕就让你去凡间走一遭。"玉帝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且去体验一番人间疾苦,待你真正明白百姓之苦,再回天庭述职。"
灶王爷还未来得及求饶,就感觉一阵天旋地转。等他再次睁开眼睛时,已经置身于一片混沌之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灶君,灶君!"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灶王爷定睛一看,竟是月老。月老手里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脸上带着几分不忍:"这是孟婆汤,你且喝了吧。玉帝有旨,让你投胎到一户贫苦人家,从婴儿做起,体验人间疾苦。"
灶王爷接过汤碗,手有些发抖。他知道,这一碗下去,自己就会忘记所有仙家记忆,真正成为一个凡人。
"月老......"他欲言又止。
月老叹了口气:"放心吧,我会照看你的。等你历劫归来,咱们再把酒言欢。"
灶王爷闭上眼睛,将孟婆汤一饮而尽。苦涩的滋味在舌尖蔓延,他感觉意识逐渐模糊,最后看到的,是月老担忧的眼神。
"福儿,快来吃饭了。"
张福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从稻草铺就的床上爬起来。破旧的茅草屋里,母亲正在灶台前忙碌。说是灶台,其实不过是几块石头垒成的简易火坑,上面架着一口缺了口的铁锅。
锅里煮着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粥,几片野菜叶子在粥里沉沉浮浮。张福咽了咽口水,他已经记不清上次吃饱是什么时候了。
"娘,爹什么时候回来啊?"张福端着破碗,眼巴巴地望着门外。
母亲的手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你爹......他去很远的地方做工了,要很久才能回来。"
张福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今年才六岁,还不知道"很远的地方"是什么意思。他只记得去年冬天,父亲咳得很厉害,有一天晚上咳着咳着就没了声音。第二天早上,母亲红着眼睛告诉他,父亲去很远的地方做工了。
"福儿,快吃吧。"母亲将粥盛进他的碗里,"吃完娘带你去挖野菜。"
张福捧着碗,小心翼翼地喝着粥。粥很烫,烫得他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但他舍不得吐出来。他知道,家里已经快断粮了,这可能是今天唯一的一顿饭。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声。
"张寡妇!张寡妇在家吗?"一个粗犷的男声喊道。
母亲的手一抖,勺子掉在了地上。她快步走到门口,张福也跟了过去。
门外站着几个彪形大汉,为首的是村里的地主王员外。王员外手里拿着一张纸,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张寡妇,你丈夫生前欠我的十两银子,该还了吧?"王员外抖了抖手中的借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母亲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王员外,我......我现在真的拿不出钱来......"
"没钱?"王员外冷笑一声,"那就用你家的地来抵债吧!"
"不行!"母亲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那是我家最后一点地了,要是没了地,我们娘俩可怎么活啊......"
张福看着母亲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心里又酸又痛。他冲上前去,想要扶起母亲,却被王员外一脚踢开。
"小兔崽子,滚一边去!"王员外恶狠狠地说,"今天要么还钱,要么交地,你自己选!"
母亲瘫坐在地上,泪如雨下。张福爬过去抱住母亲,感觉她的身体在不停地发抖。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且慢!"
张福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青衫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男子面容清瘦,眉宇间却带着一股正气。
"王员外,何必如此咄咄逼人?"男子说道,"张家孤儿寡母的,你这样做,不怕遭天谴吗?"
王员外脸色一变:"李秀才,你少管闲事!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李秀才不慌不忙地说:"据我所知,张老汉生前借的是五两银子,怎么现在变成十两了?"
王员外支支吾吾:"这......这是利息......"
"按照大唐律法,民间借贷的利息不得超过本金。你这样做,可是违法的。"李秀才从袖中掏出一本律法书,"要不要我们去县衙说道说道?"
王员外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他狠狠地瞪了李秀才一眼,又看了看围观的村民,最后咬牙切齿地说:"好,今天就看在李秀才的面子上,再宽限你们一个月。一个月后要是还不上钱,就别怪我不客气!"
说完,他带着手下气呼呼地走了。
李秀才扶起张福母子,轻声安慰道:"别怕,有我在,不会让他们欺负你们的。"
母亲连连道谢,张福却注意到李秀才的衣袖上打着补丁,显然家境也不宽裕。
"李叔叔......"张福怯生生地问,"您为什么要帮我们?"
李秀才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因为读书人要有正气。你记住,做人要心存善念,多行善事,老天爷都看在眼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张福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从那天起,他经常偷偷跑到李秀才家门外,听李秀才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虽然听不懂那些之乎者也,但他记住了李秀才说的每一句话。
一个月很快就要到了,母亲整日以泪洗面。张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天,他偷偷溜出家门,想要去镇上找活干。
镇上很热闹,到处都是叫卖声。张福饿得头晕眼花,突然闻到一阵香味。他循着香味走去,看到一家酒楼门口摆着热气腾腾的馒头。
张福咽了咽口水,四下张望。趁着店小二不注意,他飞快地抓起一个馒头塞进怀里。
"小贼!站住!"店小二的喊声传来。
张福吓得拔腿就跑,但他实在太饿了,没跑多远就摔倒在地。馒头从怀里滚出来,沾满了泥土。
店小二追上来,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小小年纪就学会偷东西了?看我不打断你的手!"
张福吓得浑身发抖,却还是紧紧护着那个脏了的馒头:"求求你,我娘已经两天没吃饭了......"
店小二的手顿了顿。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传来:"怎么回事?"
张福抬头看去,只见一个身着锦袍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男子面容和善,目光中却透着精明。
"掌柜的,这小贼偷咱们的馒头。"店小二说道。
掌柜的看了看张福,又看了看那个脏了的馒头,突然笑了:"小娃娃,你叫什么名字?"
"张......张福......"
"张福啊,"掌柜的蹲下身,平视着他的眼睛,"你为什么要偷馒头呢?"
张福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我娘......我娘已经两天没吃饭了......我们家欠了债,要是还不上,地就要被收走了......"
掌柜的沉默了片刻,突然说:"这样吧,你以后每天来我们酒楼帮忙,我给你工钱,还管你和你娘吃饭,怎么样?"
张福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掌柜的笑道,"不过你要记住,以后再饿也不能偷东西。做人要堂堂正正,知道吗?"
张福重重地点头,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他知道,自己和母亲有救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从此,张福开始了在酒楼打工的生活。每天天不亮,他就要起床帮母亲做完家务,然后跑到镇上。酒楼的工作很辛苦,但他从不叫苦叫累。
掌柜的姓陈,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不仅给张福工钱,还经常让他带些剩菜剩饭回家。渐渐地,张福和母亲的生活有了起色。
一天,张福正在擦桌子,突然听到后院传来一阵骚动。他跑过去一看,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倒在地上,浑身发抖。
"这是怎么了?"陈掌柜匆匆赶来。
"掌柜的,这老乞丐想来讨口饭吃,结果突然就倒下了。"店小二解释道。
陈掌柜蹲下身,摸了摸老人的额头:"发烧了。快,把他抬到客房去。"
"掌柜的,"店小二犹豫道,"这......不太好吧?万一他死在咱们店里......"
"人命关天,哪来那么多顾虑!"陈掌柜厉声道,"快去请大夫!"
张福看着陈掌柜焦急的样子,心里暖暖的。他主动请缨照顾老人,端茶送水,寸步不离。
三天后,老人的烧退了。他拉着陈掌柜的手,老泪纵横:"恩人啊,老朽无以为报......"
陈掌柜摆摆手:"老人家不必客气。我看您谈吐不凡,不知以前是做什么的?"
老人叹了口气:"老朽本是江南一富商,因生意失败,家破人亡......"
陈掌柜眼前一亮:"老人家可懂账目?"
"略懂一二。"
"那太好了!"陈掌柜笑道,"不如您就留在我们酒楼做账房先生如何?"
老人感激涕零,当即答应下来。张福看着这一幕,心里对陈掌柜更加敬佩。
转眼间,张福在酒楼已经干了三年。这三年里,他不仅学会了算账、招呼客人,还跟着老账房先生学了不少做生意的门道。
一天,陈掌柜把张福叫到跟前:"福儿啊,你也长大了。我想让你去城里的总店学习,你可愿意?"
张福惊喜交加:"真的吗?可是......我娘......"
"你放心,"陈掌柜笑道,"我已经在城里给你娘租了间房子。你是个好苗子,好好学,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
张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知道,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城里学习的日子很充实。张福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一切知识,很快就脱颖而出。总店的掌柜对他赞赏有加,准备提拔他做二掌柜。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噩耗传来:母亲病重。
张福连夜赶回村里。推开家门的那一刻,他的心都碎了。母亲躺在床上,瘦得只剩皮包骨头。
"福儿......"母亲虚弱地伸出手。
张福扑到床前,握住母亲的手:"娘,我回来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福儿啊,"母亲的声音很轻,"娘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不会的!"张福泪如雨下,"我这就去请最好的大夫......"
母亲摇摇头:"不用了......娘只求你一件事......"
"娘您说......"
"你爹......其实早就......"母亲艰难地说,"就在那年冬天......"
张福愣住了。原来父亲不是去远方做工,而是......
"娘一直瞒着你......"母亲的声音越来越弱,"是怕你伤心......现在......娘要去见你爹了......"
"娘!"张福紧紧抱住母亲,"不要走......"
母亲的手慢慢垂了下来。张福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办完母亲的丧事,张福回到城里。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很快,他就成为了总店的掌柜。
然而,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席卷了家乡。
洪水过后,张福第一时间赶回家乡。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如刀绞:房屋倒塌,田地荒芜,到处都是哭喊声。
他立即组织人手,开仓放粮,救助灾民。然而灾民太多,粮食很快就见底了。
就在这时,他听说王员外囤积了大量粮食,准备高价出售。
张福找到王员外,想要说服他平价卖粮。然而王员外却冷笑道:"张掌柜,现在粮食就是命啊。你要是想要,就得按我的价格来。"
张福怒不可遏:"你这是要发国难财!"
"少废话!"王员外挥挥手,"要么买,要么滚!"
张福知道,靠自己是说服不了王员外的。他连夜赶往县城,想要请县令出面。然而县令却以各种理由推脱。
绝望之际,张福突然想起李秀才说过的话:"做人要心存善念,多行善事,老天爷都看在眼里。"
他跪在地上,对着天空磕了三个响头:"老天爷,如果您真的存在,就请帮帮这些可怜的百姓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就在这时,一道金光从天而降。张福感觉浑身一轻,竟然飘了起来。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又变回了灶王爷的模样。
"灶君,你终于明白了。"玉帝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人间疾苦,不是凡人自找的。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指责。"
灶王爷泪流满面:"陛下,小神知错了。求您救救这些百姓吧!"
玉帝点点头:"你且看。"
只见天空中突然下起了金黄的麦雨,转眼间就堆满了田地。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跪地叩谢。
王员外看到这一幕,吓得瘫坐在地。他的粮食再也卖不出去了。
灶王爷看着欢欣鼓舞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温暖。他终于明白,人间疾苦不是用来嘲笑的,而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化解。
"灶君,"玉帝说道,"你已历劫圆满,可以回天庭了。"
灶王爷却摇摇头:"陛下,小神想再在人间待一段时间。我想继续帮助这些百姓,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玉帝欣慰地笑了:"好,朕准了。"
从此,灶王爷化身为一个普通的老人,继续在人间行善。他教会百姓种田织布,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每到腊月二十三,他就会回到天庭述职,向玉帝汇报人间的情况。
人们不知道这个慈祥的老人就是灶王爷,但他们都知道,村里来了一个活神仙。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在灶台上摆上供品,祈求这位善神,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