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举行的“微短剧出海暨生态健康发展论坛”上,聚焦“版权保护”与“国际传播”两大关键词,头部企业共商微短剧产业出海路径与生态健康治理方案。
微短剧版权保护联合专家小组、服务平台成立
本届大会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在海外视听类应用收入TOP100中,中国应用有20个,新入围的11个应用中,8个是微短剧,这组数字不仅彰显了中国微短剧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更标志着中国网络视听内容正以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态势,改写全球视听产业格局。
为进一步为微短剧出海及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微短剧版权保护联合专家小组在论坛活动上宣布正式成立,专家小组将汇聚各方的专利力量,深入研究微短剧版权保护中的关键问题,为微短剧版权保护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助力解决行业面临的版权争议和侵权两项。中宣部版权管理局赵杰表示,“微短剧是讲好中国故事的‘轻骑兵’,唯有筑牢版权屏障、深耕内容价值,方能真正‘走出去’且‘扎下根’。”
与此同时,中国微短剧版权服务平台暨微短剧版权保护和服务计划同步发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副司长杨铮透露,该平台应用区块链、人工智能、高精度全网监测等先进技术,提供从创作到播出,全生命周期版权综合服务。促进了版权资源的优化配置,助力行业构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这两个重要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我们在微短剧版权保护又迈出的重要一步,持续推动微短剧在数字时代的全球化浪潮中谱写中华文化传播新篇章。”
行业呼吁共建版权保护机制
作为新型的网络视听业态,近年来微短剧蓬勃发展,加速“出海”,但随之而来的版权争议乱象也日益凸显,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助推微短剧出海,同时做好版权保护?
在点众科技董事长陈瑞卿看来,微短剧有望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全球第五大文化现象。“据预测,全球微短剧市场规模2029年将突破560亿美元,中国作品占比或超80%。点众旗下出海的全球化短剧平台DramaBox已覆盖12种语言,用户超3亿,验证了‘翻译剧+本土剧’双轨发展模式的有效性。作为微短剧创作者,要深耕内容创作,让全球用户体验微短剧的快乐。”他表示。
九州文化董事长汪家城提出“中国故事全球表达”战略,强调爆款IP本土化改编的价值,“例如我们的作品《消失的厨神》在不同国家上架时,都会做不同的海报,也是一种国际化、本土化的落地。”麦芽传媒何云长坦言出海需规避“盲目复制国内经验”,呼吁行业共建版权保护机制,避免恶性竞争。
论坛上,首届“河马杯”大学生微短剧获奖名单公布,并宣布启动第二届“河马杯”大学生短剧大赛,为行业输送新生力量。其首届大赛吸引近万名学生参与,作品播放量破2亿,展现青年创作活力。点众科技发布了“河马合伙人计划”,开放超万部小说IP及千部剧本资源,将联合制作方打造破圈标杆作品。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卢星宇 王茹懿 吴雅婷 图据主办方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