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举行开幕大会,与会人士普遍认为,面对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同心合力、和衷共济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各方也期待,碰撞出更多的“博鳌方案”,共谋破局之道,共创美好未来。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现场,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接受了《长江新闻号》记者的专访。王辉耀分析说,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将主题设置为“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这个主题设置非常契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同时也给亚洲各国注入新的信心。

王辉耀对《长江新闻号》记者表示,今年来到博鳌亚洲论坛,他有一个非常大的感受,就是大家更加关切中国的发展,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关注中国在不断变换的多极化时代,如何更好地引领全球化的浪潮。3月26日,王辉耀主持了“实现普惠包容的全球化:路径与行动”的分论坛。在这场分论坛讨论中,王辉耀与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泰国、巴基斯坦、美国、南非和柬埔寨等多个国家的重量级嘉宾进行深入交流。在这次交流过后,王辉耀获得一个强烈的感受是,大家普遍认为,世界越动荡不安、越焦灼不安,我们越需要来稳定亚洲的经济。在稳定的亚洲经济的过程里,中国是最大的定心丸和稳定器。王辉耀认为,博鳌发出的声音,实际上是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声音,也是世界的声音,一个稳定的亚洲、和平的亚洲,将对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博鳌亚洲论坛上展示的人形机器人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人工智能的话题很火。来自武汉光谷的人形机器人,以专业且亲和的姿态担任讲解员,为来宾们详细介绍各类信息;憨态可掬的熊猫机器人挥舞画笔,展示出令人惊叹的绘画技艺。对于博鳌亚洲论坛上有关人工智能的讨论,王辉耀也对《长江新闻号》记者分享了他的观察和感受。

王辉耀分析说,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的确充满了科技元素,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引发各方热议。这些重大突破代表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厚积薄发,同时也代表了未来科技引领全球化的一个新方向。王辉耀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路线,以DeepSeek为例,这款大模型以开源的姿态面向世界,为各国提供了一个低成本、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相比美国的高成本、高芯片、封闭式的发展模式,中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范式。

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是在美国大肆挥舞关税大棒,对全世界发起新一轮“关税战”的背景下举行的。美国关税政策对世界有何冲击?亚洲各国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对于这个话题,王辉耀也有独特的观察。他分析说,特朗普将关税大棒作为政治工具来使用,妄图以此迫使其他国家和经济体,在政治、经济甚至安全领域,对美国作出妥协。对于特朗普再次发起的关税威胁,王辉耀认为,中国已经有了充足的应对经验。在特朗普1.0时代,美国在中国外贸盘子里几乎占到了20%的分量,但是如今这种局面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2024年的数据显示,美国在中国外贸盘子里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0%以内。特朗普即便再次对中国发起“关税战”,造成的影响也是在可控范围。

王辉耀还分析说,今天的中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大量中国企业出海,在世界各地建设我们的生产链、供应链。目前,中国是全球15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如果特朗普继续对全球加征关税,将进一步刺激这些国家与中国加强贸易往来,这将导致美国陷入“自我孤立”的状态。总体来看,中国正在以全球策略来对付特朗普的单边主义,以多边主义对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同时,中国还在努力维护WTO的权威,努力提升RCEP等重要自贸协定的影响力和开放水平,这都将成为中国应对美国“关税战”的有力帮助。来自中国的积极因素,对于全球化的再平衡,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巩固和发展,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文章选自长江新闻号,2025年3月27日

CCG 图书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变迁与理论发展,从技术与人本等新的视角观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总结了后疫情时代新型全球化具备的特征,然后对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全面总结,用数据与事实说明,中国正在从全球化的受益者发展为反哺者,正在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作者对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和文献做了梳理,回顾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历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本书从第四章开始,两位作者对中国推动全球化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通过发挥中国的优势和特点,让中国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作者基于长期的研究以及与国内国际、官产学各界有影响力重要人士的对话交流等,对中国的全球化发展路径及全球治理创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国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与七大路径。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 王辉耀

图书介绍

本书深度剖析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演变与抉择,及其对全球未来的影响。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程,展示了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农业国家逐步转型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书中详细探讨了中国在贸易、投资、跨国企业崛起等方面的角色变迁,以及教育、人才和文化纽带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探讨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作者分析了中国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地位变化,风云激荡中的中国外交,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中国在崛起的、更加一体化的亚洲中的角色。同时,还讨论了中欧关系的发展与挑战。第三部分审视了多边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改革。书中探讨了如何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寻找自由贸易的发展方向,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通过这些讨论,展示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 出版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编著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对话世界:理解新时代的全球化》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全球化发展史”回顾了全球化的历程,从古代贸易到现代经济转型,探讨了全球化的起源与演变。通过与耶鲁大学教授瓦莱丽·韩森、《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和《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的对话,揭示了全球化的多层次发展。第二部分“弥合全球不平等与赤字”探讨了全球化带来的不平等和治理赤字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安格斯·迪顿、巴黎和平论坛主席帕斯卡尔·拉米、亚洲协会副所长温迪·卡特勒等嘉宾,分享了他们对全球经济不平等、贸易体系和制度改革的看法。第三部分《权力转移与大国关系》分析了21世纪的权力转移和大国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通过与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布鲁金斯学会主席约翰·桑顿等专家的对话,讨论了大国竞争、合作以及全球治理的未来。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编著 | 王辉耀

图书介绍

作为海内外决策层和广大公众理解中美关系时广泛引用的框架,“修昔底德陷阱”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对全球秩序有决定性影响的问题。在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的对话中,格雷厄姆·艾利森就中美关系和中美地缘政治竞争、中国崛起、美国外交政策、美苏关系、全球地缘政治、核武器、朝鲜问题、新冠疫情及影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全面、系统性地展示了艾利森对“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美经济、金融、科技、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竞争的看法;深入而透彻地分析了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以及发生战争的风险;坦诚而直率地提出了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法和建议。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我向世界说中国》是由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和秘书长苗绿基于“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国对外叙事及话语权重塑”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据悉,该书讲述了全球化智库近年来立足芒克辩论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论坛等知名国际舞台,与各国政商学界知名人士畅谈国际时局与未来趋势,回应各方对于中国的关切和质疑,诠释中国的发展模式,降低外界对中国的误解,通过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国际交流及传播,以全球视野讲述时代中国,积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生动故事。同时,本书立足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传播新格局,针对中国应当如何开展对外交流和传播工作、如何创新外宣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