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3月27日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尤其引发消费者关注的是,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后,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正规渠道售卖的食品会在配料表中明示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

预包装食品,就是指预先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

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中发现,“配料表干净”成了不少消费者评判食品“好坏”的主要标准,不少食品生产企业也利用消费者的这一心理,通过标示“不添加”“零添加”等方式吸引消费者购买,但实际上这一做法却可能误导消费者。比如有食品外包装上标注“不添加蔗糖”,但并不代表这款食品中不含有糖,没有添加蔗糖,还可能有麦芽糊精、白砂糖、糖浆等其他糖类。为了避免这些声称对消费者的误导,新标准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

“零添加”并不意味着更安全

不少消费者对于“天然食品”有着执念,一谈起食品添加剂就认为是“科技与狠活”。南京市食药检院食品所所长孙小杰介绍说,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营养强化剂也包括在内。在食品工业中,食品添加剂具有多种重要作用,比如防止变质和延长保质期、改善食品的观感性状、便于加工生产、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等。

“零添加并不意味着更安全。”孙小杰表示,比如无添加的食品更易变质,反而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需要强调的是,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早些年被曝光的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都属于非法添加物,而非食品添加剂。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评价。而且为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对各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剂量,都制定了严格详细的标准。



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标示也将有变化

致敏物质信息需强制标示

近年来,我国食物过敏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而食品标签在全球食物过敏风险管理中被视为最有效的工具。为尽可能降低食物过敏的发生概率,新标准实施后,我国食品标签将要求强制标示致敏物质信息。

当预包装食品使用含麸质的谷物、甲壳纲类、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坚果八大类食品及其制品作为食品配料时,需要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划线等强调方式,或在配料表下方通过致敏物质提示语,提示食品中含有的致敏物质。

保质期以到期日形式标示

新标准对食品日期的标示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比如新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以到期日的形式标示,消费者不再需要自行计算保质期。同时规定保质期6个月以上的食品可不标示生产日期,仅标示食品保质期和保质期到期日。此外,为了避免食物浪费,新标准还规定食品生产者可根据食品属性、食用特征等自愿标示预包装食品的“消费保存期”,作为食品的最后食用日期,供消费者参考。

有消费者认为,食品保质期越长防腐剂就越多。对此,孙小杰表示,延长食品保存时间的方法并不仅仅依靠防腐剂,食品保质期的长短也不能和防腐剂添加的多少直接划等号,且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对于‌防腐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都有着明确规定。‌

食品保质期的长短主要受到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也就是食品本身的特性,比如水分含量较低的食物相对不易滋生微生物,就能比水分含量高的食物保存更长时间。除了食品本身的特性外,食品的生产工艺等外部因素同样影响着保质期的长短。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常温奶,通常通过高温杀菌的工艺,以及无菌罐装的方式,从而大大延长了保质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校对 胡妍璐

编辑 丁皓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