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津南区以“四管六招”招商引资工作体系为支点,撬动了一场静水深流的治理变革。“四管六招”体系的诞生,本质上是对传统治理逻辑的超越——当各地还在纠结“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时,津南已用“管总、管建、管战、管投”的职责重构,让政府从“管理者”转型为“设计师”;当产业竞争陷入“政策让利”的死循环,津南以“六招”组合拳破解要素错配,让资本、技术、人才在制度设计的轨道上自由驰骋。

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四管六招’·进行时”栏目,持续关注津南这片改革热土,动态记录这里“谋新求变、聚势赋能”的奋进足迹。津南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思想破冰的答卷,更是实干争先的宣言。我们期待,借助这一专栏,与政府、企业、市民共话机遇、共谋未来,让“四管六招”的实践智慧,激荡成津南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大地春潮涌,“铁臂”绘新景。在小站镇“易淹泡地区管道改造工程现场”,钻探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与人工紧密协作,铲土清淤、安装管道……正在全力推进工程进度。


该项目主要内容涵盖更新改造镇区南部易淹泡区域雨水管网,清理疏通易淹泡以外区域的雨水管线,翻新维护涉及的车行道、人行道。

截至目前,工程中盛塘北路及桃园街(东环路—新安路)管道及道路改造完成,道路标线完成,现已正常开放交通;桃源街(新安路—东马路),莲花街(东环路—新安路)完成水稳层养护;寿昌路(前营路—支路E)雨水管道沟槽第一步支撑施工完成80%;明安路人工探挖地下管线完成30%。整体项目预计2026年4月底竣工。


同为涉水项目的“小站镇石柱子河枢纽工程”,已完成了寿昌路(前营路-南付营路)钢板桩施工、降水井施工、顶管工作坑灌注桩施工等多项工作,将于2026年4月底前完工。

“作为津南区水务局申请的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它们分别获得国债资金支持11538万元、1302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70%,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小站镇水环境治理力度,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推动镇域营商环境升级加码。”建管科科长孙明礼介绍。


珠玉在前,今年,区水务局继续将申请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作为工作重点,开展深入基层大调研、大服务、大走访工作,一把手带领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海棠街、北闸口镇、海河金岸公司等12个镇、街、企业,会同各属地政府共同谋划60项工程,总投资约116亿元。按照项目谋划“谋转储”“储转报”“报转建”“建转固”的“咬合式”推进路径,在规定日期前筛选出23个水务领域项目申请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中,总投资近37亿元,目前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批复,正在编制初步设计报告,待国家发改委批复资金后,落地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实施重点项目,有效发挥水务建设对全区经济大盘的拉动作用,为推动全区固投增长、民生改善、经济回升向好贡献水务力量。同时,多措并举助力营商环境提速增效,这也是我局将‘四管六招’工作体系转化为务实行动的精准定位。”津南区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胡斌介绍。

今年2月份,津南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暨“三新”“三量”工作推动会等会议多次提出,要以“四管六招”工作体系为抓手,优化营商环境,为推动津南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如何运用“四管六招”工作体系做好水务工作?在水利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基础上,区水务局还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连续4天、4个行业领域、6个业务科室、100余人、集思广益、广开言路。

“聚焦小站稻灌溉系统申遗,助推我区‘农文旅’提质提标提效。”是区水务局办公室在“大讨论”上提出的举措。“申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将会给‘小站稻’带来一张世界级遗产名片,为社会资本投资运营搭建活力载体,吸引各方游客前来感受津南农文旅融合的独特魅力,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生机。”办公室主任张欣说。

专家调研小站稻核心种植区的灌溉系统

目前,津南区成立了小站稻灌溉系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协调机制,分管区领导亲自抓,区水务局会同相关部门按照“推动小站稻灌溉系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方案”,与市局联动,正在着手准备提供申遗所需各项资料,制定遗产保护管理制度,配合项目组遗产调研等多项工作,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准备工作,递交申请。

在“大讨论”中,大家还提出“聚焦排水市场化,探索引入特许经营业态”,“聚焦盘活市政设施,形成融资新载体”等重点工作,找准招商引资“切口”,明确发力方向。

“围绕行业特点和水务职能,我们要打开脑袋上的‘津门’,紧盯项目投资拉动,聚焦全区发展优势及民生领域堵点、难点问题,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创新推动,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做好‘水’文章,激活‘水动力’,提升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硬实力’。”局党委书记、局长胡斌说。

来源:融媒津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