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时一个生龙活虎的青涩少年,归时一抨骨灰国旗盖身。对于国家和民族,对于大义和使命,他无愧于心,虽死而重于泰山。对于父母而言,却要承受中年丧子之痛。
服役时,曾有幸听过张楠烈士的事迹报告会。他的父亲和战友在台上回忆张楠烈士的种种事迹时,台下的我们数度落泪。
他本可以从事演艺事业,却毅然选择参军入伍。他本可以不当特战队员,但他选择了磨砺。他本可以不去索马里执行危险的警卫任务,他却冲锋在前。
这就是张楠的真实写照,是他人生价值的直接体现。
他从不退缩,在面对一次又一次新的挑战中,敢于挑战自我,提升自我。
他就像一颗绷紧了弦的弓箭,时刻准备击发。
张楠的父母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当被人问及“是否后悔送张楠去当兵,是否后悔支持张楠去索马里执行任务时”,张楠的父母坚决的回答“不”。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又是怎样的一种悲伤?
张楠烈士纪念馆
岁月静好,总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我们以为的和平年代只是相对而言,在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的索马里,这里武装派别众多,许多部族甚至私人都拥有自己的武装,爆炸、枪击等恐怖袭击时有发生。
而张楠和他的战友们就是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执行警卫任务。
2015年4月14日中午,使馆外发生一起自杀式炸弹袭击,共造成21人死亡。爆炸过后,楼下枪声大作,张楠和战友们操起武器,迅速警戒。那时,子弹在楼外乱飞,危及使馆安全。张楠在5楼临窗观察敌情时,意外发生了,一颗流弹呼啸而来,击中他的左胸,顿时鲜血直流。战友们将他伤口包扎好后,荷枪实弹驱车护送他到医院。经过3个多小时抢救,医生从他体内取出一枚弹头:“这小子命大,子弹是从左胸射入,距心脏只有1厘米。”
领导要求张楠回国治疗,而他却说“我不能当一名逃兵”。最后他自己口述了一份请战书,然后由战友帮忙打印了出来。
张楠的母亲得知后,问他:“你为什么非要留在那个危险的地方呢?”
他回答:“我是军人,使命重于生命!”
张楠烈士追悼会
在索马里那样的环境下,张楠和他的战友们时刻紧绷着。他们的枪永远是子弹上膛的,他们一出门就可能面临恐怖袭击,他们随时可能与武装分子交火。
可即便是张楠在能回国治疗的情况下,他仍然没有退缩,始终与战友战斗在一起。
张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军人使命,用自己宽厚的肩膀扛起重任,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忠诚。
2015年7月26日下午,张楠带领赵团军等战士在使馆内进行体能训练。16时许,恐怖分子驾驶炸弹汽车向使馆所在的酒店发起自杀式袭击。
爆炸刚过,楼外响起了密集的枪声。赵团军等几名战友被炸得浑身是血,他们挣扎着爬起来,去抬压在张楠身上的水泥板,张楠却焦急地说:“别管我,快去取枪,准备战斗!”
可是当使馆工作人员和其他警卫战士将他从废墟中扒出来时,张楠已经成了一个血人。
把他抬上救护车时,张楠摆了摆手示意停下来,气息微弱地对战友们说:“我可能不行了。你们不要去那么多人送我,多留几个兵保卫好使馆。如果我回不来了,请转告我的爸爸妈妈,我没给他们丢脸……”2个多小时后,年仅28岁的张楠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张楠仍在安慰心急如焚的战友,仍在惦记着使馆的安危,仍在眷恋着他魂牵梦绕的故土和那再也无法尽孝的父母……
张楠烈士雕塑
“如果祖国需要,我就是一颗上膛的子弹,时刻准备击发。”这是一名中国士兵的铮铮誓言。
英雄虽然离去,但忠魂和精神永存。
铭记英雄,传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