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总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从红军时期开始,一直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一直是广大指战员心里的定海神针,他协助中央与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武装斗争,进行政权建设。建国后被授予元帅军衔。朱老总一生功勋卓著,但在生活中,他却自始至终谦虚勤恳,艰苦朴素,一心为公。



朱德元帅 图片选自网络

1886年朱老总出生于四川仪陇县,祖上几代都给地主做佃户,由于家庭贫困,所以朱老总从小就开始参加劳作。 六岁时在大伯的帮助下,朱老总得以进入私塾读书,21岁他考入四川高等学堂,在读书期间接触到了民主思想。

1909年,朱老总立志参军报国,于是他就靠两只脚一步一步走到昆明,考入了讲武堂步兵科,毕业后凭借战功一步步从连长成为营长再成为团长最后成为少将旅长,许多军阀为了请他许给他高官厚禄,但朱老总不愿意为高官厚禄去委曲求全,而是要寻求真正能救国救民的真理。就在这时,他接触到了马列思想,于是,在三十六岁这一年,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德国柏林,在深入系统地学习过马列思想后,他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正式加入党组织。



朱德元帅 图片选自网络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朱老总在起义军主力被击败后,及时把部队转变为游击队,1928年井冈山会师,星星之火开始了燎原之势。当时,由于部队给养不足,红军需要下山挑粮食。当时作为军长,四十多岁的朱老总与普通战士们一样穿着破草鞋,戴个斗笠,挑着百十来斤的粮食翻山越岭。指战员们劝他他不听,还私下拿走他的扁担。可朱老总又做了一根新扁担,还刻上自己的名字。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和老百姓,至今当地还流传着赞美朱老总的歌谣。

抗日战争期间,五十多岁的朱老总一直在抗日最前线,亲自指挥战斗。后来返回延安,在南泥湾亲自开垦田地,发展生产,在他的示范带动下,边区人民艰苦奋斗,终于打破了困境,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中,朱老总配合中央调整方针,整编军队,顶住了反动派向解放区的进攻。后来亲自参与决策和指挥了三大战役,部署了渡江战役,终于解放了全中国。



朱德元帅 图片选自网络

工作中朱老总身体力行,克己奉公,在生活里朱老总对后代同样严格要求。

朱老总唯一的儿子朱琦是前妻萧菊芳所生,朱琦出生四个月后萧菊芳因病去世了,于是他从小跟在继母身边长大,抗日战争时朱琦被抓壮丁,21岁时才在组织的帮助下回到了朱老总身边。

后来在抗日战场上,朱琦不幸左腿被击中致残,朱老总没有让朱琦留在军队里安心享受组织上的照顾,而是让他去天津铁路在火车上工作,并特意叮嘱儿子不允许跟任何人透露自己朱老总儿子的身份。直到几年后,朱老总在坐火车时提出要见一下火车司机,人们才知道朱琦是朱老总的儿子。



朱德元帅 图片选自网络

1974年,58岁的朱琦在家中突发心脏病逝世,来不及留下一句话。因为担心当时已经88岁的朱老总受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家人们不忍心告知这个悲痛的消息,直到十天后,知道真相的他在那一瞬间仿佛老了好几年。

朱老总一生艰苦朴素,没有什么私人财产。他曾与孩子们约法三章,警告孩子们不能搞特殊。晚年时曾告诉孩子们自己的财物是国家的,以后都要交还给国家,只将自己买的一部分书留给孩子们,希望他们好好学习。



朱德元帅 图片选自网络

朱老总一生在别人看来是伟大的,他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在自己心中,他是平凡的,他只是做了一个普通的党员应做的事。他功勋卓著,平日里却平易近人,艰苦朴素。他自始至终心系人民,就像他自己的诗中写的那样,是人民公仆的典范。每当回想起他的故事,每一个人民的心中都久久不能平静,他身上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宝藏,让我们受益终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