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轻拂,嘉禾县坦坪镇的古樟树下,几位老人正围坐闲聊,话题从田间春耕转向了村里的新鲜事——“听说坦坪法庭的法官又上门调解了,老李家的纠纷当场就解决了!”

在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征程中,嘉禾县人民法院坦坪法庭创新“法庭+N”模式,多方联动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推进社会治理,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基层司法之路。

传承红色基因

筑牢司法为民之基

上世纪30年代,西征至嘉禾县的红六军团在广发墟成立临时法庭,审判并枪决了作恶多端、鱼肉百姓的土豪劣绅。

时光流转,这份红色基因在坦坪法庭得以传承。法庭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红色精神融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人民法庭怎样守护群众的幸福生活?用心是前提,用情是关键,用法是根本。

2024年,坦坪法庭受理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被告因生意失败,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原告巨额借款。原告多次催讨无果,无奈诉至法庭。庭长全解军在审理过程中,没有简单地一判了之,而是深入调查双方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耐心倾听被告的难处,了解其还款的困难和计划;另一方面,积极与原告沟通, 向其说明被告的现状,争取原告的理解。经过多次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这起案件的妥善解决,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兼顾了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


坦坪法庭干警联合司法所、综治中心对案件进行联合调解。

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法庭干警主动提供上门司法服务。今年年初,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因子女赡养问题产生纠纷。法庭干警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在老人家中搭建临时审判庭,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干警耐心倾听老人的诉求,从亲情、法律等多个角度对子女进行劝导,最终使其子女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成了赡养协议,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得到了保障。

“革命先烈为我们指明了司法为民的方向,我们要真正做到以红色基因涵养初心使命,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锻造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法庭铁军,以法治之力筑牢基层治理之基,守护民生福祉。”全解军表示。

多方联动调解

奏响和谐稳定乐章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坦坪法庭深入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创新推行“法庭+N”模式。不仅邀请坦坪综治中心实质性入驻,双方合署办公,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还与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多元调解机制。


坦坪法庭干警在广发墟临时法庭附近进行普法宣传。

在处理芙蓉村上大组因搭建雨棚引发的纠纷时,“法庭+N”模式展现出显著优势。

芙蓉村上大组人口众多,原有祠堂面积狭小,举办重大活动时场地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村民小组在祠堂门口搭建挡雨棚,但未征求周边村民意见,导致雨棚影响了李某平家房屋的采光、通风和通行。李某平与村小组的矛盾持续半年多,历经多个部门协调仍未解决。

案件起诉到坦坪法庭后,全解军联合驻村干部、司法所长和派出所民警前往村里调解。

调解过程中,村民小组和周边村民意见不一,矛盾较为尖锐。驻村干部和司法所长分别与小组长和村委干部沟通,从邻里情谊、集体利益等方面劝说。全解军则拿起卷尺,与李某平一起测量,从情理和法理两方面做思想工作。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终于解开心结,初步达成调解意向。

在另一起纠纷中,李某洪的堂兄私自将李某洪的责任田转让给李某先,李某先未经许可施工,李某洪制止无果后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后,李某先未履行判决,双方争议不断。

坦坪法庭多次约谈双方、实地考察,发现双方系同族亲属,认为有调解空间。于是,法庭邀请镇综治中心、司法所共同参与调解。调解人员分析利弊,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这起长达10余年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案子虽小,但积怨太深。这次法庭多方联动调解成功,解决了我的一个心病。”坦坪镇某村综治主任感慨道。

得益于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庭+N”模式,当地纠纷化解效率大幅提升。据统计,自推行该模式以来,坦坪法庭案件调撤率同比上升了15.72个百分点,当事人平均诉讼时间同比缩短了8.3天,极大地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跨省调解协作

延伸司法服务触角

嘉禾作为外出劳务大县,约有12.8万人前往广东经商务工,且大多集中在东莞市,劳动争议、合同纠纷、人身损害等案件频发。两地相距400余公里,不少当事人常因诸多原因延误或缺席庭审。

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0年10月,嘉禾法院创新成立了全省首家跨省巡回审判点——嘉禾县人民法院驻东莞巡回审判点,建立起一座跨越千里的司法桥梁,一端连接家乡的司法关怀,一端对接在粤务工人员的司法需求。

坦坪法庭积极依托驻东莞巡回审判点开展工作,将当事人户籍地为法庭辖区的民商事案件纳入受案范围。法庭干警如同候鸟,不畏路途遥远,频繁往返于嘉禾和东莞。


坦坪法庭干警前往驻东莞巡回审判点为嘉禾籍当事人化解民商事纠纷。

2024年,坦坪法庭受理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原告是几位在东莞务工的本地村民,被告是当地的一家企业。由于企业拖欠工资,双方多次协商无果,原告无奈之下向坦坪法庭提起诉讼。

考虑到当事人往返湖南、广东路途遥远,耗时费力,法庭借助巡回审判点,迅速组织审判团队奔赴东莞。在东莞,法庭工作人员与当地司法部门取得联系,共同组建调解团队。经过多轮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被告企业当场支付了拖欠的工资。原告拿到工资的那一刻,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称赞坦坪法庭是贴心人。

今年初,坦坪法庭又接到一起棘手的合同纠纷案件。嘉禾籍商人雷某在东莞与当地一家供应商李某签订货物采购合同,雷某按约支付了预付款,但李某却迟迟未交付货物,还拒绝退还预付款。雷某多次沟通无果,无奈向法庭起诉。

坦坪法庭迅速组织审判团队前往东莞。经过连续3天的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李某退还雷某大部分预付款,并就未能按时交货作出相应赔偿。雷某感叹:“要不是你们,我真不知道这钱还能不能拿回来,太感谢你们了!”

以多元调解为抓手,以跨省协作调解为突破,坦坪法庭不断提升司法服务水平。“人民法庭是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嘉禾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宋孝悌表示,坦坪法庭将不断探索创新,深化多元共治,强化源头防控,矢志不渝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努力绘就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画卷。

来源:湖南法治报(文/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建军 通讯员 刘佩琳 曾亮)

一审:雷昕

二审:陈佳婧

三审:戴志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