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澜昌
一纸报告,撕裂了韩国国家形象的虚伪面纱。3月26日,韩国独立调查机构“真相与和解的过去历史整理委员会”公布重磅调查结果,明确指出:长达数十年间,韩国政府主导下的海外领养体系中存在大规模侵犯人权行为,包括伪造文件、欺骗亲生父母、甚至将死亡婴儿“掉包”输出。这不只是个别机构的腐败,这是国家机器冷血运转下,对最无助个体——儿童的系统性贩卖,是打着“人道”旗号的罪行,是堂而皇之的“合法人口走私”。
1964年至1999年,367名儿童被送往包括美国、法国、丹麦、瑞典等11个国家,其中至少56人确认受到严重人权侵犯。但这只是冰山一角。根据统计,韩国在几十年间累计向海外输出近17万名儿童。这不是救助,这是一场政治冷血与经济利益勾兑下的“婴儿出口产业”。
报告中提到,一些韩国领养机构为满足海外机构“每月分配儿童”的需求,不惜将健康有父母的孩子伪装成孤儿,只为拿到一份美金收入。更触目惊心的是,有些孩子在出境前就已夭折,但机构为了完成“出口配额”,用另一名婴儿替代出国。这种操作,不是渎职,而是犯罪,是将儿童当作商品包装、编号、打包、运送的“制度性贩卖”。
更讽刺的是,这一切是打着“儿童福利”的旗号进行的。战后贫困、经济转型的确曾让韩国政府捉襟见肘,但将出口婴儿视为国家创收工具,把海外领养当作“成本效益”替代方案,不啻于国家级的人口买卖。而且,这并非战争临时应急措施,而是一套持续数十年、有组织、有系统的国家工程。哪怕到了1980年代韩国经济起飞,政府依旧默许、纵容领养机构继续操作,视若无睹。
这一切对受害者来说,不只是身世的丧失,更是人格的撕裂。在发布会现场,39岁的金某跪地痛哭。她13岁时被送往法国,此后近40年都认为自己是被遗弃的孤儿。直到今天,她才知道母亲从未签署过领养同意书。她控诉道:“我们是国家的受害者。”这不是戏剧台词,这是对一个国家长年冷血体制的最沉痛控诉。成千上万的“金某们”生活在世界各地,用撕裂的身份、失落的根脉、无法愈合的情感裂缝度过余生。
更可耻的是,调查报告发布后,韩国政府至今没有任何正式表态。没有道歉,没有赔偿,没有政策纠正。一场长达数十年的国家级造假、欺骗与侵权,以沉默作为回应,这本身就是又一轮的侮辱。
在国际层面,这场丑闻也彻底颠覆了韩国“民主人权国家”的形象。一个能将儿童当作贸易对象、将亲生父母的签名伪造为领养同意书的国家,还能站在道德高地上对别国人权指指点点吗?如今,“人权出口大国”韩国,终于在自己的婴儿出口账簿上摁下了一枚血红的印章。长期以“韩流文化”“经济奇迹”包装自己软实力的韩国,如今需要直面另一种“输出现实”:它曾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商品出口国。
这不是过去的问题,而是现在的血债。许多被领养者的身份仍未厘清,数以万计的人还被困在虚假的出生文件中,无法追寻自己的根。更不应忽视的是,在全球仍有跨国领养合法存在的今天,韩国这样的先例若不彻底清算,将成为更多“以人道之名、行贩卖之实”国家的模仿蓝本。
“真相和解委”呼吁韩国政府正式道歉、赔偿、调查国籍状态、修订制度,并敦促尽快批准《海牙领养公约》。这不仅是善后,更是最低限度的责任。如果连这一点都无法兑现,韩国就不是“忽略了人权”,而是系统性践踏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