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向世界传递出强劲的“亚洲声音”,为全球治理贡献“亚洲智慧”。博鳌亚洲论坛从成立之初发展到现在的20多年间,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也影响了很多人。
樊维,是博鳌亚洲论坛的一名志愿者,他已经连续六年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会。从最初的制证员到现在的新闻官,樊维跟随着博鳌亚洲论一起成长。
作为新闻官,樊维的工作是组织嘉宾和媒体的集体采访。
今天这场集体采访的嘉宾是一位研究中美关系的美国学者。原本一场活动的媒体限额只有25家,但是现场却挤满了中外记者。采访时间只有1个小时,记者们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争取提问机会。
“一带一路”、人工智能……中外记者们抛出的问题聚焦前沿热点。
原计划1个小时的活动,拖延了15分钟才结束。意犹未尽的记者们依然紧紧围着嘉宾追采。
记者:今天这场(集体采访),你感觉(记者的)问题怎么样?
博鳌亚洲论坛新闻官 樊维:非常惊讶,很多问题都很尖锐,也很热烈。比如说AI、DeepSeek,刚刚那个记者问的时候大家哄堂大笑,然后杰佛瑞教授就说他也经常用DeepSeek来办公,觉得它很方便。真的是有沟通到最前沿的一些领域。如果您想关注今年有哪些热点,来博鳌看就对了。
樊维告诉我们,从学生时代他就在博鳌亚洲论坛做志愿者,现在他已经工作了,还是特意跟单位申请继续来做志愿服务。六年志愿服务,樊维都是负责对接媒体采访,对于博鳌论坛的变化他也有自己的观察。
博鳌亚洲论坛新闻官 樊维:我就发现,好像外国媒体对于中国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提问很具体,他就说中国的某家企业未来会不会在他们国家设厂?(感觉)中国的一举一动可能会真真切切地影响到他们国家未来的发展。
俄罗斯记者 巴利茨基亚历山大:我们来到这里,是因为博鳌亚洲论坛是很有价值的交流平台,其意义不仅关乎中国,更辐射到整个亚洲。
博鳌亚洲论坛新闻官 樊维: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守护好这样一个增进共识的环境,让大家喜欢来博鳌交流,能够在这个论坛当中增进彼此的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