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

日照市政府新闻办召开

《日照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

新闻发布会

介绍实施方案相关情况


四减四增

近年来,日照市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生态立市”战略,先后印发实施《日照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日照市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21—2025年)》《日照市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等,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24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80,居全省第4位,同比改善4.3%;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29微克/立方米、52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改善3.3%、10.3%。

为贯彻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山东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有关要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印发实施《日照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内容共十条,包括1个思路目标、9个重点任务。

思路目标明确了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考虑。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用地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做好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到2025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4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82.7%,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不超过0.6%,NOx(氮氧化物)、VOCs(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不低于0.74万吨、0.38万吨。

九个重点任务:

一是深入推进产业结构绿色升级行动。严格环境准入,优化调整重点行业结构,开展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造,优化含VOCs原辅材料和产品结构。

二是能源结构清洁低碳高效发展行动。加快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开展燃煤锅炉关停整合,推进清洁取暖。

三是交通结构绿色转型行动。完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提高机动车绿色低碳水平,加强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加强油品监管。

四是面源污染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推动化肥减量增效,持续开展扬尘污染治理,深化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能。

五是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行动。加大VOCs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工作力度,持续推动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强化餐饮油烟、恶臭异味专项治理,推进大气氨污染防控。

六是管理体系完善提升行动。落实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要求,加强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七是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行动。加强监测监控能力建设,持续加强监管执法,强化决策科技支撑。

八是政策体系引导提升行动。配合完善大气环境标体系,积极发挥财政金融引导作用。

九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行动。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落实,推进信息公开,实施全民行动,全面完成2025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市生态环境局介绍第三轮方案的特色亮点

相较于前两轮,第三轮方案的特点:一是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与“四减四增”两项工作融合。方案延续了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和“四减四增”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二是坚持系统治理观念。强调源头调控与末端减排协同、多污染物治理协同、政策标准协同、部门工作协同,从源头到过程到末端提出污染防控全链条措施,不断增强大气环境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与省方案相比,日照市方案在充分衔接上级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对部分工作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一是主动加严工作标准。在扬尘污染治理方面,我市要求各区县(功能区)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保持在85%以上,严于省方案要求。二是积极开展省方案中未对日照市作出要求的工作任务。在完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方面,主动推进公铁联运等“外集内配”物流方式;在加强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方面,通过分析研判,确定了日照机场桥电使用率达到20%以上的任务目标。三是注重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在提高机动车绿色低碳水平方面,明确了到2025年全市公共充电桩达到5000个的任务目标;并且不断强化餐饮油烟、恶臭异味、露天烧烤等专项治理。四是严格责任落实。在推动信息公开、实施全民行动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了责任分工,增强了方案的操作性,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市发改委介绍节能降碳工作打算

一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改造。严把新上项目能效关,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深挖节能潜力,推动煤电、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深入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工业余压余热、废水废气废液资源化利用;加快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动老旧供热管网等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

二是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能效诊断,引导企业加大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动重点用能单位提升能效水平。鼓励扩大非化石能源消费,提高绿电使用比例。

三是开展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引导企业实施锅炉、电机、变压器、制冷、压缩机等设备更新改造。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引导市民加快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家装等领域以旧换新。

四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陆海风电、光伏资源规模化开发。

五是持续加强节能降碳宣传。扎实开展全国生态日、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增强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介绍推进产业转型省级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

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钢铁行业提升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水平,完成水泥行业低效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有序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209个项目列入省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储备项目,总投资568.7亿元。开展融链固链专项行动,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卡位入链,“沿链”带动中小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和数字化应用。

二是实数融合效能深度释放。2024年实施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161个,累计培育产业互联网平台63个,服务工业企业超3万家。累计培育省级数字经济园区、信息技术产业园等专业化数字化园区14个。

三是中小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全市共培育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115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瞪羚企业101家。全市累计培育7个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5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四是加速构建绿色制造和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园区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5家,省级绿色工厂23家,培育市级绿色工厂46家,创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企业10家,岚山区被评为首批山东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基地,山钢日照公司、亚太森博先后获“水效领跑者”和“能效领跑者”称号。

市交通运输局介绍运输结构调整工作举措

一是加强铁路硬件能力建设。推进日照港岚山港区南作业区铁路和日照港石臼港区南作业区铁路二期工程建设,力争6月底建成投用。在岚山港区建成装车楼1座、人工装车线2条,岚山港区集疏运能力实现越级提升。

二是加大“公转铁”联合营销力度。深挖瓦日、新菏兖日铁路“公转铁”增量客户,对日照-如通物流园煤炭重来重回、日照-新郑粮食运输、日照-阳谷、聊城矿石敞顶箱运输等10个项目实行运价下浮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三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开展35吨宽体箱“一箱到底”业务,开创了全程“零换装”多式联运物流新模式。开通28条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和5条过境班列,将港口功能延伸到内陆,海铁联运班列总数达到38条。布局37个内陆无水港,向西拓展陆地“港口”。2024年海铁联运完成120万标箱,2025年力争突破130万标箱。

四是支持发展低碳运输工具。全市共有电动货车931台、LNG液化天然气车787台,同比分别增长66%和49%。公交车1516台,其中清洁能源、新能源公交车1415台,占比达93%,主城区达100%。市区范围内共建设运营公共自行车网点543处,投放自行车1.2万余辆。被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为“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

来源:生态日照

摄影:吴昊

编辑:张珊

审校:许芮

值班主任:孙立梅

尽在“日照日报视频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