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新基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羊城创意产业园举行。大会发布了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的五项政策:一是推出系列政策支持;二是支持培育产业生态集群;三是深挖岭南文化富矿;四是广聚天下文化英才;五是强化关键技术攻关。
广东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有“五大优势”
据会议介绍,广东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有“五大优势”:一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机遇。广东集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于一身,高水平人才高地、国家实验室等“国之重器”密集布局,对文化建设形成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二是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基础。近年来,广东建成广州国家版本馆、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文化地标,编纂《岭南文库》《岭南文化辞典》等文献典籍,以“两端一云”建设牵引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21年保持全国领先。
三是强大的市场活力。广东有1.27亿常住人口、1.5亿实时在粤人口,经营主体突破1900万户。2024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2%,电影市场总票房超52亿,文化消费需求旺盛。
四是雄厚的科创实力。2024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研发投入强度3.6%,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近8万家,拥有众多头部科技企业,为发展积蓄澎湃动能。
五是对外开放的广阔格局。广东毗邻港澳,海陆空交通便利,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联通内外,是外贸大省、出口大省,2024年进出口总额突破9万亿,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规模分别突破1.3万亿、7000亿,是“文化出海”的重要窗口。
未来将深挖岭南文化富矿
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广东优势明显。依托优势,未来广东数字创意产业又路在何方呢?会上提出了五项发展举措,助力广东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出系列政策支持。广东将完善动漫游戏、影视生产、创意设计、现代演艺等重点行业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审批备案流程,为企业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和空间。将统筹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资、省电影专资等专项资金,办好“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等活动和平台,让耐心资本加持好的创意、陪伴企业成长。
二是支持培育产业生态集群。园区西侧的科韵路,被称为“中国游戏第一街”,短短11公里的道路上汇聚了近150家规上游戏企业,创造了千亿产值的产业生态,孕育出网易、三七互娱等知名企业。他们的成功离不开产业集群的托举。将高标准建设数字创意产业园,吸引更多优质文化企业和科技企业,构建以头部企业为引领、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完善服务体系,构筑宜文、宜业、宜游、宜居的魅力园区。
三是深挖岭南文化富矿。游戏《黑神话·悟空》、电影《哪吒2》的爆火说明,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形式。我们将支持羊晚集团打造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岭南文化大模型,推动文物古迹、典籍版本、非遗民俗等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建立岭南文化IP系统转化开发体系,让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相互赋能。将服务保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文化大数据下沉一线、直抵基层,赋能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和县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普惠。
四是广聚天下文化英才。数字创意产业,最稀缺的是创意,最宝贵的是人才。将搭乘“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的东风,创新实施“广东特支计划”等人才计划,引进培育一批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吸引更多有文化、善创意、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来粤工作。
五是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广东正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集中发力,最新出台12项支持举措。全省文化单位、高校和互联网企业正在深入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大模型,全省已经有45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将大力实施“人工智能+文化”行动,谋划一批“十五五”新的重大牵引性项目,在人工智能赋能文化建设这个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正式揭牌
会上,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正式揭牌,岭南文化大模型同步发布。当天,岭南数字创意大厦首批战略合作企业现场签约。
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效果图
据介绍,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是省宣传文化系统的重大工程,地处广州国际金融城北区核心区和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位于羊城创意产业园主园区东侧,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高达149.95米,计划于2026年正式投入运营使用。据悉,岭南数字创意大厦将依托羊城创意产业园文化科技基础与广州国际金融城金融产业集群,以文化与科技、金融融合为核心,依托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和创新,提升动漫、音乐、游戏、电子竞技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建设一批文化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文化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形成。
同时,岭南数字创意大厦将通过落地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搭建岭南文化大模型,建立文化产业创投基金,进行政策信息咨询、税收减免引导、人才公寓供应等多元举措,为企业成长赋能。借助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在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方面对接资源,提供数字解决方案,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牵头,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资源与数字技术优势,以“1+2+3+X”战略为框架,建设岭南文化大模型、线上数据服务平台和线下数字创意中心,构建“数据汇聚—智能涌现—应用创新—产业变现”的全链条生态。通过整合文脉、非遗、历史、民俗等文化资源,开发岭南方言语料库、岭南文化基因库等特色数据库,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利用。项目线下以12万平方米的岭南数字创意中心为载体,建设沉浸式“岭南数字文化体验馆”,融合VR/AR、空间计算技术,打造大湾区文化新地标。
岭南文化大模型以DeepSeek为技术基座,深度整合《岭南文库》《岭南文化辞典》等权威典籍及粤港澳三地文化资源,通过先进的知识蒸馏与多模态融合技术,进行模型蒸馏训练出自主可控、自有产权的“岭南文化大模型”,构建智能化、系统化的岭南文化数字资产库,实现文化遗产的永续保存、精准解析与创新转化,为文化产业升级、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会议提出了对岭南数字创意大厦建设的“四点期望”:一是成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试验田。要汇聚更多新型文化业态,赋能“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为媒体改革发展注入新动能。二是建成“竖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要吸引更多具有垂直优势和辐射能力的头部企业入驻,带动业态升级,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拓展新空间。三是成为“年轻态”的人才汇聚高地。要用优秀企业、优质服务、优美环境招才引才,办好人才公寓、创业工坊、演艺剧场,为文化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新舞台。四是建立岭南文化传承发展的实验室。要夯实技术底座,推动岭南文化的数字化保存、智能化解析和产业化应用,为岭南文化“双创”增添新活力。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