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肿瘤专家,他王磊以深厚的医学造诣和精湛的医术,为无数癌症患者点亮了生命的希望。他是结直肠癌领域的资深专家,长期致力于相关研究,独创的“天河术式”更是降低了直肠癌患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提升了患者生存质量,获得了多个先进个人表彰 。

然而,命运却在他49岁那年,无情地给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2017年,王磊就常感腰痛,还一直反反复复感冒,可他只觉得是工作太过疲惫导致的免疫下降,并未在意。2018年3月底,在医院员工体检中,他发现肿瘤标志物CEA异常升高,凭借专业敏感,他立刻意识到问题严重。进一步全身检查的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胰腺癌晚期,癌细胞已扩散至肝脏。

这位抗癌英雄,瞬间从医者变成了患者。但他没有被病魔吓倒,主动参与治疗方案讨论,积极配合治疗。2018年4月1日,他接受了长达十多个小时的手术,切除了80%的胰腺、脾脏,以及大部分胃及控制肠道的神经。术后,他失去自主进食能力,身体极度虚弱,连体温调节都出现问题,曾经壮硕的身躯变得羸弱不堪。可即便如此,他依然心系医学事业。

术后两个月,他拖着病重的身体前往芝加哥,参加第53届美国临床肿瘤大会,分享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赢得了在场专家的一致认可和赞誉。回国后,他身体每况愈下,血小板掉落至仅为常人的十分之一,随时可能内脏出血,但他依然坚持出诊接诊,坚持参加会诊,为患者答疑解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王磊教授的离世,令人痛心疾首,也让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他从医27年,拯救过无数患者,却唯独救不了自己。这背后,是医生群体普遍面临的困境。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让他们像上了发条的机器,手术一台接着一台,加班加点成为常态,经常连轴转,一周只回家睡一两个晚上。他们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吃饭不规律,缺乏运动和休息,身体长期处于“疲劳”困境,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找上门来。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每周工作55个小时以上中风发病和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会分别上升35%和17% 。在我国,近6成的医生健康水平不及格,处于亚健康状态,35岁以下年轻医生健康状况和其它行业同龄人群相比尤为糟糕。在被调查的医生中,39%患有疾病,其中33.2%罹患一种疾病,5.9%罹患一种以上疾病。像王磊教授这样,在发病前身体就出现诸多前期征兆,却因忙碌被忽视,最终酿成悲剧的案例,绝非个例。身体无故出现异常肿块、结节,快速掉秤、消瘦、疲乏,口腔或皮肤、胃部久治不愈的溃疡,长期无故腹胀和消化不良等,这些都可能是癌症前兆,却容易被忙碌的人们忽略。

王磊教授用生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无论是医生还是普通人,健康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没有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不能再对身体发出的信号视而不见,要学会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和运动习惯,定期体检,重视自身健康。同时,社会也应给予医生群体更多理解和支持,合理安排工作强度,让他们在拯救他人生命的,也能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