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静脉治疗门诊联合普外二病区完成达州首例“PICC导管原位置换术”。这项技术通过“一针穿刺、全程治疗”的创新方式,彻底避免了反复外周静脉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成为血管通路领域的重要突破,展现了医院静疗专科技术的专业能力与人文关怀。



复杂血管条件下的治疗挑战

患者吴女士因黑便、腹痛、腹胀伴呃逆反酸入院,既往有肝硬化、脾脏切除及TIPS手术史。为明确病因需进行全腹增强CT检查,但因其体型瘦弱、营养状况差,全身血管弹性弱、条件极差,治疗面临巨大挑战。原右上臂MC4Fr单腔导管无法耐受高压注射,而多次尝试20G留置针穿刺均告失败。面对这一困境,静疗团队综合评估后,决定采用“PICC导管原位置换术”——在保留原穿刺点的基础上,以旧导管为导引,直接更换耐高压新导管,既避免二次穿刺损伤,又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微创操作,以旧引新

手术由静疗专科护士庞岚副主任护师主导。团队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首先消毒置管手臂并建立最大无菌屏障,随后剪断原导管末端,利用导丝缓慢撤出旧导管;在局部浸润麻醉后扩皮,经原穿刺点同步置入新导管鞘及耐高压PICC导管,全程耗时短、出血量极少。术后影像显示导管尖端定位精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需承受额外穿刺痛苦,家属对治疗效果高度认可。





破解临床痛点,提升护理温度

PICC原位置换术的成功实施,为临床静脉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该技术通过微创操作保留原穿刺点,显著降低感染风险与组织损伤,尤其适用于导管脱出、破损或血管条件极差无法二次穿刺的患者。此次实践不仅解决了传统置管方式难以应对的复杂病例,更将“患者至上”的理念融入技术细节——从减少创伤到优化流程,每一步都致力于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与安全性。

技术创新

达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始终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此次PICC原位置换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静疗专科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未来,我院将继续探索更安全、高效、人性化的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为区域医疗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什么是原位置换术?

原位置换术就是以原导管视为导丝,将导管外延部分在无菌操作下剪掉,送入导入鞘,撤去旧的导管并且由原部位置入新管。

原位置换术适用情况

导管脱出或不完全脱出;导管破损;导管到期,但患者血管条件差,无其他血管提供穿刺。

来源:达州市达川区人民医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