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野生植物生长旺盛,有部分群众喜欢采挖或购买野生植物用来泡酒或烹饪食用。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在野外,有毒植物和其他植物往往交杂丛生难以分辨,此类行为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风险


钩吻(断肠草)篇


在日常生活里,钩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植物,它还有个更为人熟知的俗称 ——“断肠草”。钩吻堪称植物界的 “伪装高手”,常缠绕和混杂在其他植物当中。

钩吻(断肠草)全株含有剧毒,主要毒性物质为钩吻生物碱。一旦误食,中毒者症状以神经症状为主,轻则出现眩晕、言语含糊、肌肉弛缓无力、复视、视力减退、咽喉灼痛、吞咽困难、腹泻腹痛、口吐白沫、恶心呕吐等状况,重则危及生命。因其外形极具迷惑性,故而易导致误食事件发生。例如:

钩吻(断肠草)的花和金银花、黄花倒水莲特别相像。2024年6月,某地一家五口在家喝了“黄花倒水莲煲鸡汤”,约1小时后,均出现头晕、乏力、睁眼困难、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其中2人被送进ICU,3人经洗胃抢救后康复出院。检测显示,汤中含有俗称“断肠草”的钩吻碱、钩吻素己、钩吻素子成分,判定为钩吻中毒。



钩吻(断肠草)的根又与五指毛桃的根十分相似。2023年10月,某地发生一起误将断肠草当作五指毛桃煲汤食用导致钩吻碱中毒的事件。


对于素有采用中药材泡酒或煲汤饮用习惯的广东居民而言,风险尤为突出。他们可能在挖取五指毛桃等药材时,误将钩吻根系或混入钩吻根系的树根挖回,用于浸泡药酒或煲汤,进而引发中毒,类似案例时有出现。

教你五招

辨别钩吻(断肠草)


钩吻:老茎外皮为松软栓皮,淡黄色至黄棕色,具深纵沟及横裂隙;切断面皮部黄棕色,木部黄色至浅棕黄色,具放射状纹理,密布细孔眼。


海风藤:表面灰褐色或褐色,有纵向棱状纹理。切面皮部窄,木部宽广呈灰黄色,导管孔多束,皮部与木部交界处有裂隙,中心有灰褐色髓。体轻,质脆。气香,味微苦、辛。



钩吻:根表面是棕黄色,有明显的纵纹,弯曲处会露出木心,并可块片状剥离。根髓部呈褐色或中空,根部断面密布放射性纹理。

五指毛桃:根表面一般是红棕色栓皮,纤维性强,能成片撕下。根部断面呈同心性环纹。









野生毒蘑菇篇


在广东,有一些常见的剧毒蘑菇,叫鹅膏。其中包括致命鹅膏(白毒伞)、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致命鹅膏(白毒伞),它被称为蘑菇界的“毒王”。致命鹅膏(白毒伞)含有剧毒,50克所含毒素的量足以毒死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

附一则“广东常见毒蘑菇图鉴”,方便大家辨别辨认。



温馨提醒


在此,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群众:

一、不要自行采食不明野生植物,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中药材、蘑菇。为避免食物中毒,请不要自行采食野生植物。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在自制药酒和利用中药材煲汤前,一定要详细了解有关药材的知识,并从正规渠道购买药材,以确保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目前,对毒蘑菇、断肠草等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野生蘑菇、野生钩吻等野生植物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救治,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不要私自服用所谓“解毒药”,以免延误救治,危及生命。就诊时最好携带剩余的蘑菇或野生植物食品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

三、要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病人经治疗后,急性胃肠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毒素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侵害了实质脏器,会在1~2天后病情迅速恶化,累及肝、肾、心、脑等脏器,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症状缓解时,仍应留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后再出院。

喜欢本文请点击“在看” 让 更多人看到

来源:佛山市市场监管局、东源县食药安办、东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东莞市食药安办、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佛山疾控

编辑:雷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