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眉山市青神县西龙镇的茶山上,春茶吐绿,茶农忙碌采收,采茶专线即将开启,新茶厂拔地而起,孕育产业新希望;在汉阳镇柑橘产业园,沉甸甸的沃柑挂满枝头,当地搭建的产销对接交流平台让春橘销路不愁,有效助农增收;在青神县青竹街道兰沟村等地,科技创新赋能春耕,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让农户一键畅享便利,新质生产力在田间澎湃涌动。
春潮滚滚,万物竞发,青神广大乡村已奏响春日奋进乐章,乡村振兴正在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春茶采收忙 新茶新厂“一起长”
3月21日,春光明媚,西龙镇新农村的茶山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一垄垄茶树如翠绿色的丝带,顺着山势蜿蜒起伏,连绵不绝。茶树新抽的嫩芽在阳光的映照下显示出蓬勃生机。茶农们身背竹篓,穿梭其中。他们的双手在茶树间翻飞,快速将一颗颗饱满、鲜嫩的绿芽放入竹篓。欢声笑语交织在清新的茶香中,这里已开启了忙碌且充满希望的时节。
西龙镇新农村茶园。古良驹摄
“春催农事正当时。为迎战即将到来的采茶用工高峰,今年政府部门牵头搭建了茶园用工信息沟通微信群,让茶农与茶工的需求信息及时互通,还联合公交企业开通了采茶临时公交专线,将公交终点站延伸到茶园核心区,最大程度方便群众。”西龙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在采茶季开通临时公交专线已经有2年了,每年都有几千名采茶工人享受到“坐着公交去采茶”的便利。采茶临时公交专线不仅为采茶工人带来了便捷,更缓解了茶农们的用工压力。
“昨天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政府牵头组建的茶园用工信息沟通微信群里发布了用工信息,今早就来了50多位采茶工。”茶山业主程滔高兴地说,“政府部门的服务让我们没有了用工焦虑,我们种茶致富更有信心了。”
这些年,在着力于增加服务供给,解决茶农期盼的同时,西龙镇还不断从品种和茶园管理方面助力产业发展。从4号、9号到奶白茶、黄金茶,西龙镇的3万亩茶园不断进行品种革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吸引茶叶加工企业落户。
在西龙镇金花村,一座现代化茶厂拔地而起,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一件件崭新的制茶设备已经安装到指定位置,工人们有的紧盯设备安装图纸,仔细检查,不时交流技术要点;有的手持工具,蹲在设备旁进行调试工作。这座4月即将投入使用的现代化茶厂,承载着当地茶产业的新希望。
“去年,我们了解到这里茶叶的品质好,就定下了投资兴业的意向。在政府部门的保姆式服务下,项目快速落地,赶上新一年的采摘季,市场前景光明。”茶厂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西龙镇以万沟村1万亩茶田为中心,辐射带动附近村庄2万亩茶田,茶叶年产量达到1.8万吨(鲜叶)。该镇还积极探索“茶+猪”种养循环模式和“茶+果树”“茶+观赏花”立体循环套种模式。
春橘装车忙 新冷链助“丰产丰收”
“有了新的冷链设备加持,我们汉阳的春橘可以卖到6月份,实现春橘丰产又丰收。”3月21日,位于汉阳镇柑橘产业园的青神县学语种植家庭农场场主李永刚一边介绍当地的“拳头产品”,一边拉开家庭农场的冷库。这个200吨库容的冷库,装得满满当当。
在产业园的各个果园里,沉甸甸的沃柑挂满枝头,果农们手持剪刀穿梭其间,采摘、分拣、装箱,一派丰收景象。
在果园附近的路边,一辆辆货车旁,果农们正将汉阳春橘装车。
春橘装车。古良驹摄
“今年的春橘品质上乘、口感鲜美,价格也十分稳定。沃柑等新引进的品种销路很好。”一位果农说。
当地政府搭建了产销对接交流平台,果农可在当地农贸市场设立摊位,与超市、水果店等建立合作关系,还可利用电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春橘销售。
近年来,汉阳镇全链条升级现代农业,2024年成功创建5000余亩县级柑橘产业园区。该镇坚持“粮菜下坝、林果上山”模式,深耕优质粮油、特色果蔬、生态养殖等主导产业;深化镇村企合作,聚力打造“汉阳三宝”品牌矩阵,推进绿色、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认证,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施水库及灌区供水渠系建设项目,维修改造山坪塘等基础设施项目,保障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为全域推进百片引领先行片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春耕展新图 新质生产力催奋进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节点,青神县以科技创新为笔,绘就一幅智慧春耕的崭新画卷。
在青竹街道兰沟村,农户们忙碌的身影穿梭于田间。与以往不同,今年的春耕多了更多科技亮色。“师傅,你好!我看到你在平台上接了我的单,我明天要翻耕80亩田,你那边咋安排的呢?”农户徐俊红趁着晴好天气筹备育秧,通过青神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预约农机后,与农机手进行电话沟通。
次日清晨,他预约的旋耕机、液压翻转犁准时抵达田间。轰鸣声中,2台机械默契配合,半天时间便高效完成80亩田的翻耕作业。“以前到处找农机,忙时还常落空。现在,服务平台太方便了,手机点几下就成,明码标价,服务又好,省心省力!”徐俊红满意地说。
青神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如一座桥梁,连通着农户与各类农业服务资源,惠及的不只是农户,还有农机手等农业从业者。“以前生意靠熟人介绍,东奔西跑没规划。现在依靠服务平台,我每天能接五六单,空跑少了,生意红火!”农机手彭得强感慨道。
如今,农户通过该服务平台一键下单,农资采购、无人机飞防等多样服务触手可得。“下单后,农资直送田头,还能预订无人机和农机服务,不用四处奔波,便宜又省心。”农户周扬对该服务平台赞不绝口。
春橘采摘。古良驹摄
而在青神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调度室大屏上,全县农机设备、农机手、农资门店乃至烘干、育苗仓储等全产业链数据实时跳动,一目了然。气象预警、政策解读、农技培训等信息精准推送,为农户春耕保驾护航。
“依托服务平台,我们整合2965台套新型经营主体设施设备,带动44家社会化服务组织。春耕以来,日接几十单,服务率超90%,智能派单就近服务,降成本、增效益。”平台负责人吴丹介绍。
凭借大数据优势,青神县在全市先行先试,构建起“1+7+52”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联合7个乡镇(街道)服务站与52个村(社区)协办员,为全县农户送上智慧精准、便捷高效的农事服务。
“智慧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我县打造服务平台,让数据跑腿、农户歇脚,以信息化实现供需线上对接。”青神县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服务平台,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新质生产力在青神大地深耕厚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春光不负赶路人,在青神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新质生产力正引领着迈向新征程,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古良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