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有一支以80后、90后年轻党员为主的教师队伍,他们深入乡村振兴第一线,用专业力量搭建产业振兴的通道;他们俯下身子做新时代农民的好朋友,上好“乡村振兴培训课”;他们带领学生走村入户沉浸式感受乡村变化,引导学生发挥专业所长拍摄一条条“流量”变“留量”的乡村短视频……
这就是“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称号获得单位——湄职院工商管理系第一党支部。
助农培训:构建一支“实战型”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
“我平时爱好拍摄一些花花草草,发现静态的花草在抖音上基本没人看,如果我改成拍摄农作物的视频可以吗?”近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第一党支部党员教师陈丽晶收到萩芦镇村民姚细香发来的微信。“当然可以!比如拍摄水果,就可以拍果园全景,还要对一两种水果进行特写……”陈丽晶非常细心地回复学员微信,教授她如何拍摄出吸引人的短视频。
陈丽晶经常“上山下海”给村干部、致富带头人、高素质职业农民等培训一些新技能,教他们如何利用手机,就地取材拍摄短视频,把田间里的农作物“搬进”网络上。
这几年,该系第一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政府+高校+乡村+企业”新型发展模式,主动承担乡村振兴人才培训责任,通过走访共建单位,了解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种植基地情况,实行“定向培养”,坚持“农村发展什么讲什么”“群众不明白什么讲什么”,实实在在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构建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带得动的“实战型”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
截至目前,该系第一党支部共开展退役军人、职业农民、农村电子商务等培训50多批次,培养农村电商人才2000多人。
公益直播:将专业课程实践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
三月份是学雷锋活动月,工商管理系电商专业的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走进莆田各乡村,开展直播活动,热情洋溢地为全国各地网友推介莆田兴化米粉、手工豆皮、枇杷鲜果等特色农产品。
“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是涵江区萩芦镇枇杷文化旅游活动现场,这里漫山遍野都是枇杷,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直播间了解……”近日,在一场直播中,大学生志愿者开通“青春助农”直播间,化身带货主播,用饱满的热情和生动的语言,从农产品的地理环境、种植方法、品质、口感等多角度进行宣传推广,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并购买。
萩芦山里韵农产品展销中心经理李美爱高兴地说:“知识就是力量!原本需要费力卖好久的农产品,在大学生一场直播中就卖空了,我们这些果农要好好向大学生学习,新农人也要掌握新农技。”
像这样的“念好山海经,助农奔小康”直播带货活动在该系第一党支部已成为常态。该系第一党支部带领专业直播方向大学生为城厢区常太镇枇杷节、涵江区梧塘镇荔枝节等开展30多场公益直播带货活动,学以致用,在提升技能的同时助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农文旅推广:探索“论文写在乡土大地”的新路径
近年来,由该系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跨境电商等多专业组成的大学生“和美乡村”拍摄组利用实训周、周末假期等,先后走进涵江松东、九峰等乡村,用镜头捕捉瞬间,用光影记录感动,用高质量的画面、动人心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记录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以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多角度叙事,叙述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走“新”又走“心”。
大学生们还挖掘莆田地方美食,通过探店,拍摄一张张“诱人”的美食照片、一段段“可口”的美食短视频,以“美食+文旅”的形式,“寻味之旅”带火城市IP,美食“出圈”激活文旅消费市场,助力文旅经济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该系第一党支部党员教师还鼓励学生发挥专业所长,为乡村大量的中小微企业代运营,通过淘宝、京东等平台,帮忙开设网店、开通电商渠道,数字赋能,以此销售乡村各类商品。
紫霄山下,这批大学生满怀助农情怀,将论文写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来源:莆田晚报 全媒体记者 许伯英 通讯员 吴伟锋
责编:许伯英
编审:许秋洪
审核:林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