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育儿童 评价促发展

3月25日,由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季春梅教授、泰州市教育局原基教处赵长有副处长、扬中市教师发展与管理中心潘金城副书记、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严瑾书记组成的江苏省前瞻性教育实验项目第十六视导组莅临宿迁市泗阳双语实验学校对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小学‘四维五育’劳动清单评价实践探索”进行全面视导。“小学‘四维五育’劳动清单评价实践探索”是由泗阳县教师发展中心和泗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全县各小学共同参与的省前瞻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参与本次活动的还有泗阳县委教育工委委员、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葛庆中,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蒋学猛、力强益,县教师发展中心小学劳动学科研训员周兵以及全县小学负责劳动的副校长与项目组所有成员。



视导组一行首先观摩了全县学生的劳动成果展示。







接着,视导组走进教室和场馆,观摩了学生们围绕“四维五育”劳动清单评价的劳动实践活动现场。







随后视导组领导移步三余馆,观看县域内实验学校代表进行子项目的汇报展示。













泗阳县委教育工委委员、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葛庆中作“小学‘四维五育’劳动清单评价实践探索”项目实施汇报。汇报围绕项目的实施、经费使用、实证研究和推进措施等方面作了具体介绍。



在九思楼会议室的项目实施反馈中,视导组的专家对项目的建设情况给予高度评价。



严谨书记认为:项目全方位呈现劳动技能的丰富多样,彰显劳动形式的多元性与独特性。生动勾勒出儿童天真无邪、活力四射的形象,展现其纯真与活力,同时项目研究基础牢固,强调在生活中创造,在劳动中成长的理念。严书记也提出建议,希望项目的研究不仅要注重同年级横向评价研究,也要注重不同年级的纵向深度推进,妥善协调各年级间评价差异,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连贯性。



潘金城副书记用“基”“真”“活”“乐”“融”凝练项目特色。项目原来有基础,过程真实,结果真实,紧密联系真实生活,乐见其身,乐见未来,不仅是劳动技能习得,更是劳动与多学科融合。做到大爱育人,小单落地。小学“四维五育”劳动清单评价的实践探索,实现五育融合的育人目标,使教育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建议项目研究能不断深化,聚焦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赵长有副处长肯定项目基础扎实,构建了稳固的实施框架。活动丰富多样,为参与者提供了多元体验。成果真实可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作为区域性项目辐射范围广泛,影响力强。同时也鼓励项目研究组强化顶层设计,分年级统筹评价实践单的规划与实施,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连贯性。深入挖掘并提炼项目研究中的理论成果,提升项目的学术价值与指导意义。



季春梅教授认为项目研究突破了传统劳动教育的界限,充分挖掘并发挥了劳动育人的延伸价值,实现了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在项目区域推动方面,建立了完善的体系,实现了全域范围内的有效联动,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各项活动充分体现了育人价值,不仅开启了智慧,滋润了心灵,强健了体魄,还培养了品德,实现了多方面的教育目标。同时季教授给建议项目研究组能建立健全追踪评价机制,对项目的长期效果和影响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深入挖掘项目在育人方面的深层次价值,为教育决策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泗阳县委教育工委委员、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葛庆中对三位专家给予项目的认可表达了感谢,我们将以此次调研视导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化项目研究,持续优化小学 “四维五育” 劳动清单评价体系,努力做好成果提炼与辐射推广,推动泗阳教育的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小学‘四维五育’劳动清单评价实践探索”有利于促进区域评价转型,发挥“全过程评价”的动态促学、促教功能,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也可作为同类型区域的参考和借鉴,助推小学劳动教育改革的创新与深化。促进学生“五育”融合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