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相互依赖却也互相忌惮,但随着近几年中国的综合实力逐步增强,所能够影响美国的利益面也逐步扩大。
因此在研讨中美关系的敏感话题时,暴露出来一个机具边缘性的安全隐患:
一旦两国利益关系冲突达到极致,美国是否会采取武力的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例如轰炸我国沿海城市等。
在这一个假设背景下,身为一个提倡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中方,又应该做出怎样的回应?
一、攻击核潜艇阻隔
美国是航空母舰数量最多、体积最大、舰载机数量最多的国家,在全球的作战体系中具有令人忌惮的地位。
一旦美国需要发动对中国的军事攻击,航母也必然成为其主要的行动重点。
然而对于现在中国的“海上猎鲨”来说,也不足为惧。
以093型攻击核潜艇为例,经过中方持续的更换和升级,目前093型攻击核潜艇已具备强大的潜艇静音技术和武器集成能力。
外观采用了“拉长水滴”型,采用了高强度的合金钢材料,为减少水下阻力提供了显著帮助。
隔音材料也使用了大量的阻尼、消声瓦等。
而美国的尼米兹级的航母战斗群,一般情况下以其航母为中心,周围配备相应的巡航舰、驱逐舰,形成一个防御包围圈,目标较大。
093型攻击核潜艇的阻尼材料和消声瓦,可以吸收核潜艇内部由于机械运作而产生的能量振动,防止传递潜艇的振动至水表,降低核潜艇被发现的概率。
同时新型核反应堆技术具有高热效率和高可靠性,使中方潜艇动力持久力大增,新反应堆体积小,功率密度集中的特点也大大增加了核潜艇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二、经济采取反制措施
由于美国经济高度依靠全球市场,中国又具有巨大的消费规模和实力,在沿海城市遭遇轰炸的前提下,造成了对中国主权的侵害,那么中方也将在经济上采取反制措施。
首当其冲的就是针对美国的苹果公司进行制裁,中方会开始加严对于进口电子产品质量的管控,增加电子监测指标。
使美国苹果部分电子产品面料退回甚至停售的情况,中国消费者将自发的抵制苹果产品,转而更多的支持本土国产品牌。
这样就迅速地弥补美国苹果产品退出留下的市场空白,降低中国市场水土曾带给苹果产品的“极致享受”。
在农产品方面,中国是美国的重要进口合作伙伴之一,为美国的农产品市场带来了可观利润。
以大豆产品为例,中方可以通过减少,如大豆等农产品的进口作为农产品的反制措施。
同时增加从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大豆进口量,那么美国农场主将面临库存堆积,收入锐减,甚至破产清算的风险,最终会对美国的加工、运输等环节的企业造成严重的打击。
三、盟友的分崩离析
美国长期以来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或多或少积累了较多的盟友。
然而这一盟友体系也并非坚不可摧,如今的中国有实力也有策略地利用该体系中的细小裂痕,对美国所谓的“朋友圈”进行巧妙的分崩离析。
近几年美国频繁使用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向欧洲各国的钢铁、铝制品征收高额的关税,严重损害了欧洲钢铁企业的出口量和利润点,导致大量工人失业的情形。
与此同时,中国和欧洲各国的日益紧密,例如德国的宝马、大众等汽车品牌在中国广阔的消费市场获得了成功。
这使中国成为了德国车企最大的海外市场,也对德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可以利用美国在贸易政策上与欧洲各国的分歧,加快推进相互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还可以增加在新能源、人工智能、高端科技领域的合作,倡导多边主义,共同构建更和谐、更公平的国际合作体系,帮助欧洲各国在中美关系中保持更加中立的立场,减少对美国的盲目附和和跟从。
除了欧洲地区的盟友,南美洲和非洲也长期受到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干预。
南美洲国家虽然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
但在过去美国通过所谓宣称的贸易主张,对南美各国进行经济上的剥削,对他们本就贫瘠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相比之下,中国在非洲、南美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巨大,给非美各国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尾
总而言之,如果中美开战,自美国轰炸中国沿海城市的那一刻起,中方在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措施也将即刻启动。
军事上以“海上猎鲨”的深度潜伏让美国航母知难而退,经济实施反制措施,外交上架空美国的盟友体系。
但这只是前提条件下所导致的回击与保护,我们需要明确,无论中美两国之间存在多少的分歧和利益冲突,难道战争就能够解决问题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都应该坚持通过对话、协商的和平手段来解决问题,毕竟战争带来的只能是痛苦和福利损失。和平才是人类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