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学术写作与表达》前言。

《学术写作与表达》是基于北京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术写作与表达”的授课内容编写的配套教材,聚焦学术论文撰写和学术演讲的基础问题,与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及科研活动息息相关。

学术写作需要严谨地分析问题,精准地表达观点,并通过逻辑严密的论证来支撑观点。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谈文章的修改》中所言:“学习写作不单是在空白的稿纸上涂上一些字句,重要的还在乎学习思想。”学术写作与表达不仅是大学期间的重要学习内容,更是深化思考、激发创新的有效途径。进入大学,同学们随即面临各式各样的论文写作挑战,更有不少课程还要求学生完成课堂报告。随着年级的提升,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参加学术会议也成为学习和科研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学术写作与表达贯穿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生涯,是通往科研工作的必经之路。

文献综述怎么写?图书馆资源如何检索?论证需要怎样的逻辑?语言表达如何避免病句?学术演讲怎样吸引听众?诸如此类的问题对于提升论文的严谨性和可读性至关重要。当前,许多高校学生缺乏系统的学术写作训练,在面对论文撰写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因此,亟需一本规范化、基础性的教材,让学术写作与表达“有法可依”。

本书旨在通过学术规范、论文结构、文献检索、语法修辞、逻辑思维和高效表达等方面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学术写作素养和表达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全书共十三章,整体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全面覆盖学术写作与表达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至第五章对学术写作的基本要点、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规范,以及文献检索的方法展开介绍。一篇论文如何选题?怎样引用参考文献?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这些关于学术写作的基础和关键性问题,将在前五章中得到解答。这一部分将一篇学术论文依线性顺序拆解,规范明确,便于读者写作时参考与借鉴。

第六章至第八章聚焦写作中的逻辑推理与论证,分别探讨了“思维四律与澄清概念”“常用的逻辑推理形式”以及“建构好论证与反驳坏论证”。这部分的举例、图解妙趣横生,学术论文的内在逻辑被拆分、打通,旨在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第九章至第十一章详述语法、词汇、修辞三方面的规则,适当引用北京大学“学术写作与表达”课程学生作业,从同学们写作时常见的语法词汇错误入手进行阐述。这部分内容从语言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致力于提升一篇学术论文的可读性。

第十二章细致讲解文字以外的表格、公式和插图,帮助读者学会用表格和图示来呈现研究发现和重要观点,打造形式美观的学术论文。

第十三章重点介绍学术演示的知识,辅以大量实物图片,使读者对学术演示的场地、机器、准备工作有所了解。

本教材不仅梳理了学术写作与表达的逻辑框架,还提供了相应的规范与参考示例。读者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内化所学知识,还可以将其视作一本“标准手册”,参考其中的规范、引例和工作流程来开展学术写作。

最后,我们衷心希望这本教材能够帮助各位读者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中从容地应对各种学术挑战,更顺畅地踏上学术研究之路。同时,我们也诚挚地欢迎读者在阅读和使用过程中对教材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与建议。



书影

内容简介

本书是基于北京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术写作与表达” 授课内容编写的教材,由多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及学生常见的学术写作问题编写而成,旨在为学术写作与表达提供明确的指导。全书分为十三章,通过对学术规范、论文结构、文献检索、语法修辞、逻辑思维和高效表达等主题的详细阐述,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学术写作素养和表达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本书内容丰富、体系完整,不仅梳理了学术写作与表达的逻辑框架,还提供了相关规范和参考示例,既适合课堂教学,也便于学生自学。

作者简介

孙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学术写作与表达”课程负责人。

苏彦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久珍,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亚云,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陈江,北京大学工学博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冯菲,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务长办公室副研究员。

目 录





学术写作与表达

孙华 等 编著

韩月明 责编

ISBN 978-7-301-35784-2

定价:69.00元

本书配备教学课件

编辑:Yueming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